第75部分 (第3/5页)

的讨论,让周赫煊想起一本书。那本书叫《枪炮、细菌与钢铁》,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周赫煊在北大的接待宿舍里,提笔写下这本书前言。因为年代关系,里面的许多内容都需要修改,而且某些观点周赫煊也不完全赞同,他需要按自己的想法来解释比如说关于中国的部分。

“前言

辜先生的问题

对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各民族来说,在上一次冰期结束后的一万三千年里,世界上的某些地区发展成为使用金属工具、有文字的工业和农业社会,还有一些地区仍然保留着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社会……

近日与辜鸿铭先生谈到了民族优劣性问题,他的观点是世界各民族皆有其特性,中国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民族。我认可他的观点,但谈到非洲及美洲、南太平洋的一些族群时,却出现了偏差。

为什么白人能够制造现代工业品,而非洲的黑人却只能被奴役,南太平洋的土着还是原始社会?

来自欧亚大陆的民族,以及仍然生活在欧亚的民族,控制着世界的财富和权利。其他民族包括大多数亚洲人,却还未摆脱欧洲人的殖民统治,在财富和权利方面远远落后。还有一些民族,如澳大利亚、美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土着居民,甚至已不再是自己土地的主人,遭到欧洲殖民者大批杀害和征服,有的甚至被赶尽杀绝。

因此,关于现代世界的差异问题,可以进行系统的阐述如下:为什么财富和权利的分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着杀害、征服或消灭欧洲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史。从公元1500年开始……”

周赫煊确实有闲心写各种文章,武侠小说他都是找别人录写的,《狗官》一个月只用交几万字的稿,报纸那边的工作也可以交给沈从文、李寿民帮忙负责。

《枪炮、细菌与钢铁》的原本行文太过嗦,周赫煊进行了大量简化。不过在关于中国的问题上,他准备展开篇幅来论述,他有信心写得比原作者更深刻透彻。

里面关于种族主义的描述,周赫煊不需要像原作者那般忌讳,用大量文字篇幅来说明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如今的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种族主义也很流行,没什么见不得光的。

这本书的内容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不同民族的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周赫煊还决定在书的结尾处加一章私货,从中国的史、文化、地理角度,阐述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相当于《大国崛起中国未来篇》。

此书在20世纪20年代拿出来,应该是极具震撼力的,因为许多观点都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各种考古数据也很详细。比如书中各种纵向和横向对比

对植物的驯化:新月沃地(公元前8500年)、中国(不晚于公元前7500年)、英国(公元前3500年)、安第斯山脉(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亚马逊河地区(公元前3000年)、中美洲(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美国东部(公元前2500年)

后面还有对动物的驯化,以及陶器、村落、部落、金属工具、国家、文字、铁器出现的时间。

别的不说,把这些数据丢出来,就足够在世界考古界引起轰动。

20世纪初没有网络,信息交流非常困难。这上面的许多数据已经有人在研究发现,但却没人将它们整合汇总。欧美的情况还稍好,亚洲考古学家们都是各干各的,出了成果也不会引起太大关注。

这是一部“人类学”着作,而且杂糅了社会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几大分支的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