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5页)

战争中获得很多利益,所以美国人一般没有忧患意识。”

第二天一早,一辆漂亮的小轿车就把思秋一家接走了。思秋在永乐已经没有亲人,接他们的是思秋初中的老同学周晓霞,她俩过去一直有联系,前年她们还在美国见过一次面。

思秋曾听人说,永乐是全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当走进一座非常豪华的花园别墅,思秋还是大大地吃了一惊。

晓霞说:“先进屋歇歇。艾米,到阿姨家可不用客气。”

思秋说:“晓霞,真是发得够可以了,永乐人都像你这样富吗?”

“反正富的人很多吧。”

在美国都知道中国变化很大,可百闻不如一见,思秋看到了永乐,像蓦然走进魔幻般的童话故事,总感觉不真实。

思秋下午就迫不及待带孩子去找柳蝉河、月光池,可惜那儿已经面目全非了,柳蝉河岸一溜高楼大厦,月光池建成了一个街边公园,思秋家那座花园式的老屋,变为一座很大的超市。那一带繁华漂亮,可再也没有月光池清清的泉水,绿绿的水草;再也没有柳蝉河悠悠的舴艋舟和河岸上的柳树蝉鸣。思秋心里隐隐地伤感和失落,记忆中家乡最美好的自然和谐与宁静消失了,这大概就是现代化的代价。

欣喜的是思秋不仅从晓霞家看到了永乐普通百姓的变化,小小的永乐已有了飞机场,有了瓯江大桥,有了繁华宽阔的街市,有了都市的气派,听说这些都没有花国家的钱。

“永乐到底是怎么富起来的?”

“这呀,还得感谢我们的老同学。”

“感谢老同学,谁呀?”

“你还记得我们班上那个潘立新吗?”

“就是那个个子高高的、戴眼镜的班长?”

“是啊,他初三就跟他哥哥离开学校,参加了浙南游击队了,‘文化大革命’以后,他当上了浙江省的副省长。永乐大乱,省委派他当永乐市长。潘市长发现很多的国营工厂垮了,坚持下来的厂也不景气。他深入群众调查,竟发现永乐城乡有几万个地下工厂和家庭作坊,很有活力,当时都认为个体经济就是走的资本主义道路,那是回头路,万万走不得的,所以不敢公开,都在暗地里偷偷地干。潘市长首先要解决永乐人的吃饭问题,情势逼迫他否定自己对个体经济的偏见,他不怕自己丢乌纱帽,大胆地为这些个体经济摘帽解套。潘立新在永乐四年,永乐经济翻了一番,永乐人生活好过了,省里却没有说潘市长一个好字,还把他调离了。当时全国流传一句话:‘要看中国的资本主义就到永乐去。’我们永乐人就是不服气,干吗生活好一点就是资本主义,非要我们穷死才叫社会主义。”

“难怪那时候我在美国都知道要批永乐,永乐也是多灾多难啊。”

“省里领导又派了两任市长,都是强调要他们去搞活永乐国有企业,可是他们调查的结果是:‘永乐现有的经济状况不错,除此之外,真的无路可走,领导不能跟老百姓唱对台戏。’他们俩都继续走潘市长走的路。永乐人真是太幸运了,我们有三任好市长,不怕丢乌纱帽,不怕坐牢,大胆地带领着大家,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以家庭工业和联户为支柱的鲜明特色,探索出一条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让贫穷的永乐人一下子富了起来。后来全国掀起一股永乐热,哄拥到永乐取经,终于永乐被承认为‘永乐模式’,我们才沾了边。”

思秋感慨地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过去一会儿说是要批永乐,一会儿又听说永乐是榜样。现在谁讲到永乐人,都是一个字——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远去的战地浪漫 第二部分(3)

中国人跟随国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所以中国人总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抗战胜利后,每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