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3/5页)

实马秀英知道他粗中有细。见他如此体贴自己,马秀英的笑容愈发灿烂,好奇地问道:“朱升出了个什么难题?”

朱元璋把心中的困惑道出来,“这人倒是一个真正的贤士,谈吐不凡。我向他求教救国之计,他告诉我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还说我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他就出山辅助我。”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马秀英轻轻地重复一遍,突然眼睛一亮,喜上眉头,“我明白了,八哥如今只占有应天府及其周边地区,在你的北边有韩林儿、刘福通,东边有张士诚,西边有徐寿辉等,南边有元军,他们的势力都比你强大,面对四面强邻你不宜主动出击,应该韬光养晦,以待时机。在此期间努力发展农业,备足军粮,操练兵马,积蓄力量。”

“原来是这样啊。”朱元璋豁然开朗,又微微懊恼道:“这些读书人就是喜欢拐弯抹角,直说不就解决了,害我想了半天,其实我本来就是这样打算的。”

“人家朱升先生是考验你的悟性,若你连这都理解不了,人家凭什么辅助你啊?”马秀英掩嘴偷笑。这九个字的历史意义,上学的时候老师已经讲解过,毛爷爷也曾变通地引用过这九个字,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国际战略,她若是答不出来,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

朱元璋嘿嘿笑道,仿佛捡了莫大的便宜,“我还说去问李善长他们,没想到夫人聪慧过人、悟性极强,这下他跑不掉了,我这就修书叫他赶紧来应天府任职。”也只有在马秀英的面前,朱元璋才会露出如此疲赖歪派的一面。

“你啊,你啊。”马秀英好笑地看着他,“都要做父亲了,还像个孩子。”

朱元璋把耳朵贴到她的腹部,“我这不是高兴吗?今天孩子有没有动啊?”

“先前动过,这会可能在睡觉。”

“孩子都比你听话。”

“讨厌……”

两人窝在床头说了一些夫妻的笑话,朱元璋正色道:“这朱升真不能小看,隐居山村都能说出如此绝妙的计策,果然胸有丘壑。”

马秀英把头依在他的胸口,听着他的心跳,“所以人们常说,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靠文臣。如今你要韬光养晦发展应天的势力就要多招揽文人辅助。江南才子很多,我曾经就认识……就知道不少。”她蓦然想到姚天禧,犹豫了一下,快速转移话题说道:“总之你可别轻看这些文人。”

“一个朱升就这么厉害,我哪里还敢轻看江南的才子。”朱元璋没有听出马秀英的犹豫,一边笑着说道,一边好被子,“我今晚去看看李儿,你早点歇息。”

出于弥补,朱元璋这段时间经常去探望李儿,有时就歇在她的院子。马秀英也对不能为李儿孩子报仇的事心生内疚,时常催促朱元璋多去陪伴安慰李儿。

目送朱元璋离开,马秀英自嘲地笑笑,怎么突然就想起了那个人,是因为江南的关系吗?这些年来她从不刻意去打探他的消息。逊影若是提到他的情况,她便默默听着;逊影若是不提,她就不问。再次来到江南,许多人和事都已时过境迁,可是为什么脑海里原本应该淡忘的那个人却越来越清晰?

逊影端着补品进来,见到她静静发呆,不由问道:“主子,怎么了?”

马秀英回过神,她不喜欢这种牵肠挂肚的感觉,也自认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索性大大方方地问道:“姚大哥,嗯,道衍大师最近如何?”

逊影当即笑了起来,把药递过去,说道:“姚大哥虽然当了和尚,却一点都不遵守佛法戒律,照样吃肉喝酒,甚至还跟高启、王行等才子去逛烟花之地,”她顿了顿,看看马秀英的表情,小心翼翼说道:“不过姚大哥从不留恋这种地方,只是和这些才子吟诗做对。譬如他做的诗句‘五仗石边琴一曲,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