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5页)
牵��诠丶�笨棠苷蚨ㄗ匀簦�傥2痪恪�
公元1048年正月,即曹氏被册立为后的第二年,皇宫中发生了一场侍从欲杀死仁宗抢夺财物的叛乱。关键时刻,曹皇后应变有方,指挥若定,平息了这场兵变。但仁宗皇帝后来却把平叛的功劳记在宠妃张氏身上,引起后宫和朝臣的极大不满,但曹皇后却大度大量,什么都不计较,表现出极高的修养,从而赢得了朝中大臣对她的好评。
公元1063年三月,仁宗驾崩,曹皇后紧闭宫门,妥当安排宫中事宜,然后找皇子赵曙入宫,遗诏嗣位,这就是后来一身是病,昏庸无能的宋英宗。英宗即位没多久,就得了癫狂病,时而发作。在英宗实在无法正常履行皇帝职能的情况下,曹太后只好在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第四章:文官政府(8)
后来英宗的病情越来越重,他动不动就骂后宫嫔妃,有时甚至谩骂曹太后,弄得后宫人心惶惶,剑拔弩张。大臣司马光和吕诲等都曾上疏极力劝解,但是两宫还是不能和解。鉴于此,大臣韩琦和欧阳修趁入朝奏事的机会上言劝慰曹太后。欧阳修对太后说:“太后您侍奉先帝数十年,仁德传遍天下,朝野谁人不知?当年张氏受宠,您都能处之泰然,微臣相信太后一定能妥善处理母子之事”。欧阳修担心太后有废嗣之心,又说道:“先帝在位期间,对天下百姓广施恩泽,所以一日驾崩之后,天下人奉从先帝遗言拥护嗣君,不敢相背。现今太后只是一个妇人,臣等五六个人而已。如果不是先帝遗意,天下人谁人能服啊!”太后听了默默无语。韩琦这时接着又说:“皇太后深处内宫,臣等做官在外,如果皇帝有何调护不周的情况,太后断不能推究责任!”
考察欧阳修和韩琦的这番话,共有三层意思:一是劝说,劝曹太后和英宗和解;二是提醒,提醒太后不能坏了规矩,现在太后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先帝所立规矩基础上的;三是威胁,威胁曹太后如果皇帝出现突然病变或不明真相的死亡,曹太后要负一切责任。这三层意思层层递进,旨在阻止曹太后的废嗣之心。
据说,当时曹太后听了欧阳修和韩琦的话以后又惊又气,,知道大臣对自己有防备之心,但没有发作,后来也没有废掉英宗。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完备的文官体制和宰相制度,以及北宋上下对这种制度的认可和执行,英宗被废几乎可以成为定局。事实上,东汉后期太后垂帘听政、皇帝废立如同儿戏。
我们还可以再看一下哲宗朝高太后的所作所为,就可以更加证实这一论断。
高太后也是出身豪门。她的曾祖是宋太宗时期以武功闻名的高琼,她的母亲就是北宋开国元勋大将曹彬的孙女,而她的小姨就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在宋仁宗和曹皇后的主持下,她嫁给了宋英宗。宋英宗一即位就册封其为皇后,宋英宗病死之后,她的儿子即位,也就是宋神宗,她又成了太后。在自己的儿子病逝后,由于宋哲宗年仅10岁,所以高太后开始了摄政。
高太后是豪门大家出身,从小在皇宫长大,已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于一切变法革新都持反对意见。在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她就极力阻挠,也正是由于高太后等后宫的力量,才迫使宋神宗不得不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使得变法没有深入进行。甚至在宋神宗弥留之际,高太后还当着他的面说:“我要给你改某事某事,凡二十余条”。
对待已成年的儿子尚且如此,对待幼孙,高太后就更不客气。神宗一死,高太后以恢复祖宗的法度为己任,立即起用了一批守旧派的人物,对反对变法的司马光、吕公著和文彦博等人大加重用。对王安石的新法一一废除。
宋神宗弥留之际,接受群臣的建议,让高太后一同听政,但实际上一切军国大事的最高决策权皆掌握在高太后手中。高太后不仅主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