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4/4页)

等好事。孙姑娘是我上一辈的人,她年轻时的那个时代是一个荒诞的时代,大家成天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让大家都过不上好日子。那个时代大家接收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恨,爱也不是一点没有,老师说起来还很多,我童年时代有幸受到过这样的爱的教育:首先由头儿决定你爱谁,然后你就不用动脑子了,那个谁要你干嘛你就干嘛。在那个时代这就叫爱,而那个时代的头儿就是那个谁,换句话说,那个时代的头儿决定大家都来爱他,并且决定把荒诞进行到底,所以除了这一条爱的教育外(重复进行,总量并不少),其他的就是恨的教育了,因为恨的最大好处是让人变得愚蠢,大家都愚蠢了,荒诞才能进行下去。所以那个时代的头儿并不笨,而且还是个天才——我所知道天才之一,换句话说,俄底浦斯情结浓郁。那个时代的头儿和大家一样也过不到好日子,每天工作得很辛苦,起早带晚地为大家按排节目,因为大家每天都要过愚人节。当然我不是说在那个时代除了头儿其他人都是愚人,其实大部分人都不愚,只是那个时代又是一个《皇帝的新装》的时代,所以大家就不好意思不当愚人了。俱体到孙姑娘,就不能简单地把她划为愚人还是非愚人,因为她是一个人,而不是统计员笔下的百分之几。和一般同时代的人相比,她有的方面很聪明,有的方面很愚蠢,前者表现在她知道钱很重要,不过要说明一下,任何时代除了白痴,谁都知道钱很重要。但在那个时代,一般人不会去为钱忙碌,因为头儿希望大家恨钱,而大家又很爱他,也就不好意思让头儿失望了。而孙姑娘之所以要为钱忙碌,是因为她是个多余的人,头儿不爱理她。孙姑娘是一个住在城里的农民,农民在那个时代除了种田就不可以做其他的工作,而孙姑娘又没有田好种,只好拣垃圾收旧货——在当时这不算工作,而在当时没有工作就享受不到社会福利,孙姑娘虽然收入并不低,花的钱却总是比市民多,别人买大米只要八分钱一斤,孙姑娘就要一毛三,别人看病不要钱,孙姑娘一分钱少不了,所以她总是没钱用,只好不停地为钱忙碌,一句话,她在这方面的聪明是被逼出来的。后者表现在她是一个农民,偏又看不起农民,想嫁给一个市民,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并非童话,但童话里的王子都是英俊潇洒,而真实中的王子都是歪瓜裂枣,孙姑娘情愿做梦,也不愿意接受歪瓜裂枣的招唤,所以她一直没醒。另外还表现在她爱了一个人之后又要恨他,恨不到他就恨他的儿子自己的养子,恨孙山耽误了她的花样年华。她从一个爱的美梦掉进了一个恨的恶梦。不过这个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反复,就像我一梦醒来后,并没有彻底的醒,而要经过一段半梦半醒的过程,孙姑娘在恨孙山的(在孙姑娘眼里,他就是那个流氓的化身)过程中,也是半爱半恨,爱恨交替,有的时候因为一点过失对他施暴,有的时候又很放纵他。她的反复无常让孙山无所适从,渐渐的,对养母的感情由依恋变成了畏惧。

总之,孙山从来就没有过俄底浦斯情结,换句话说,他的精神生命没有喝到母|乳,既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世界,也不知道需要努力才能击败竟争对手。慢慢长的孙山一直是个反应迟顿感觉麻木的小孩,学习一踏糊涂,小学差点就没毕业,孙姑娘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