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1/4页)

宋朝,那些变法的皇帝,往往是志大才疏,想着要变法,多数听从大臣,将权力下放给范仲淹、王安石、蔡京等人,自身却是很少关心变法的具体事务。而当今圣上,却是亲自实行,对于变法的各个细节,可行性,具体的操作,都是详细了解。

以往变法时,权力多是集中于某个臣子,以臣子为先导,实行变法;而今,却是圣上为先导,各个臣子为辅助,实行变法。

以往变法,往往是容不得一丝的反对,只要是反对就打击,典型的党同伐异;可是当今圣上却是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并不断修改新法。

而圣上更是说,变法最忌讳蒙蔽,下官蒙蔽上级,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改过自新就行;可是变法时,却是欺瞒上级,蒙蔽上听,却是罪加一等。

以往,在谈及变法时,神宗皇帝总是想要变法,超越汉武帝,唐太宗;可是此次变法,圣上说,变法只是为了活着,只是为了稳住战线,抵抗住金军进攻的锋芒。

“当今官家,简朴不好奢华,为人质朴不善权谋,不精通政治,为政有些幼稚,然而善于虚心纳谏,性格坚毅,为人果决,洞察人心!不善于权谋,不善于帝王权术,然而靠着王道,霸道以压制群臣…………”

渐渐的,汪伯彦心中有了圣上的大致性格。

当今圣上,不懂政治,不然也不会在一些事情上,那样直白,那样直接,一点余地也不留;然而他懂人心,懂百姓需要什么,大臣需要什么,还懂人心的险恶,总是用名利诱惑着,又镇之以威,一手软,一手硬,那管千般阴谋,万般算计,都是一一破之。

对于这样的君王,一切阴谋诡计,一切算计斗士多余的,一切蒙蔽手段都是无用的。只有交心,只有让陛下感到尽忠尽心,即便是犯了错误,也有挽回的余地;可若是让陛下感到不信任,感到蒙蔽,那政治生涯也结束了。

君为臣之纲!

身为臣子,不能奢求君王太多,只能是不断适应君王,上有所求,下有所好,迎合圣上的性格,满足圣上的要求,这才能让君王满意,才能升官。只是一些臣子能力不达,未符合君王要求;还有些臣子,喜欢蒙蔽君王,获取好处。

恍然间,一个计划在汪伯彦心中升起……

第217章变法(三)

纠结的,不仅仅是汪伯彦一个人,还有其他臣子。

赵朴的处事风格,有些让他们难以接受接受了。变法,应该是在朝堂上提出,然后群臣讨论许久之后,才决定,可是赵朴倒是好,一切都省略了。只是七个大臣,外加他一个皇上,三天时间讨论,就拍板了。

太独断专行了!

只是不满意又如何,只能是接受。

这是大宋,不是五代十国,不是南北朝时代,不是权臣横行的时代,没有那个臣子有权力废除皇帝。可以跟皇帝闹矛盾,可以阴奉阳违,可以使用各种手段逼迫,可以架空皇帝,但是不能废掉皇帝。

不管怎么说,大宋还是大宋,皇帝还是赵朴,这个大前提不变,一切都是枉然。

总之,变法没有经过朝堂讨论,没有经过民主决策,就这样实行了。

在赵朴看来,在治世讲究民主,讲究有事情大家商量,减少失误;而乱世讲究**,讲究独断专行,较少纠纷。不知道何时该民主,何时该**,绝对是玩亡的料。当然很多独裁的君主,往往会披着民主的外衣,不是为了欺骗民心,而是为了安慰民心。

宋朝实行民主,让政治氛围比较清明,使宋朝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党派争斗不短,**问题严重,贻误战机,“金军已经渡河,而宋庭议未决!”

赵朴看来,民主是有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