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 (第2/4页)

多好处,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是应该**。

比如军事上,比如在变法上。

在这个科技落后,农耕为主,文盲率极高,地区势力强大的时代,实习精英**,好处极多。明朝的内阁制,清朝的军机处,就是典型的精英**。

在赵朴看来,朝廷的运转模式,应该是他提出大致的框架,大致的方向;几个精英大臣进行详细规划,否决一些不合理成分,使之变为切实可行的政策;然后分派任务给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大臣前去执行,并提出修改意见就行了。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尽忠。而连基本的工作都没有干好,就去说三道四,就去骂这个,骂那个,显示自己牛逼无比,不是废物,就是吃得太多了。

…………

变法就这样开始了。

用赵朴的话说,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变法的目的,在于强军,在与抵抗住金军的入侵。而不在于搞得地动山摇,不在于弄得天下皆知,更不在于借此打击对手。

只是内阁,中书,枢密院几个机构,联合的下达了一些命令,变法就开始了。一些御史,一些言官还不知道什么情况时,变法就执行来。各地的丈量土地,各地的分配土地,修建城堡,对青壮的简单操练……

各个变法工作有条不絮的开展了。

奸党的七个大臣,开始在各地变法,重点在襄樊一代,次之在扬州,再次之则是在关中一代,再次之则是在开封,这些区域,都是曾经的沦陷区,此时的边疆区。只是涉及的面积有些宽广了,因为太宽广了,问题也不少。

而借着军情司,赵朴不短的汇集着各处来的消息,不断的调整着。

在襄樊一带,有赵朴亲自坐镇,每隔三天五头,总是要到大街上,在乡间地头,亲自察看,有些监工的味道。但是也让他见识到了真实的一面,处理了一些人之后,风声小了很多。

襄樊地区问题不太大。

而扬州,在之前有有些试点,又有赵鼎、范宗尹坐镇,问题也不太大。

而在开封、关中等地问题不少,在圣旨上,只能是写道,便宜行事为的是灵活机动,提高适应性。只是灵活的有些过头了,从各个渠道传来的信息看,情况十分不妙。有些官员,接机敛财,使军户利益严重受损;此外加上金军细作活动,局面极为复杂。

而更让他担忧的是,此时宗泽病了,使关中等地群龙无首;而张所治军还凑合,可是民政上却是浆糊。此时变法,没有促进关中、开封附近稳定,反倒是造成了混乱。只是此刻,开弓没有回头箭,想要废除已经不可能了,退后一步,不仅是万丈悬崖,更是万劫不复。

只能是采取补救措施,努力稳定局势,最后终于稳定住了局势。

而在变法中,出现的各个问题,趁机谋取私利者,赵朴毫不客气的军法从事,不是砍头,就是服苦役。

变法在曲折中前进,在摔倒中,顽强的前进。

一个月后,军户制度总算是进入了正规,问题还是不少,坑民害民行为还是不少,当总算是做到了利大于弊,做到了在百姓容忍范围内。

宋朝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总算是缓缓的开动了。

…………

一个月后,赵朴再看奸党成员时,发觉汪伯彦、张俊等人都是明显的瘦了一圈,或是头上的白发更多了。

当奸党也不容易呀!

赵朴觉得有些对不起这些老臣,可能这一个月的折腾,就折寿十年。

只是变法还有继续,既然对不起,只能继续对不起了。做坏人,就继续做到底吧。

这些可怜的奸党成员,只能是继续的当着老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