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页)
大意是可以心安理得地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周文王则说了一句让后世之人感佩不已的话:“我是天下人的王,天下之人,莫不是我的子民,怎能说他是无主之人。”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呵!但是今天的那些消除了阶级局限性的共产党人又有何作为呢?前些年,在我国的中西部甚至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都对来自非本地区的孩子取消了借读费之后,那些富裕地区的官员们却偏偏不取消借读费,其居心何在?在此不想作过多的分析,总之和周文王是没得法比的。虽然最终这些地方还是取消了借读费,但是我感觉着心里始终有一个疙瘩。再譬如,温州有一个炒房团,对拔高房产的价值起了极坏的作用。而温州的一位地方官员出于地方狭隘意识居然为其摇旗呐喊说:“他们又不偷不抢。”的确他们是不偷不抢,可是却祸国殃民,极大地伤害了广大工薪阶层人民的利益。可能这位官员太过见忘,短短五十年前,在上海,对于这样一些囤积居奇的投机倒把份子,陈毅市长那是要断然予以*的。才短短五十年的时间,共产党人的兑变可真是快啊!总之通过这位官员的言论我们可以看出,一则这位官员本位主义思想很重,另一方面在他说这句话的同时他很可能已经忘记了那些生活还十分贫穷的大有人在的那一批人。不错,周文王是有阶级局限性,但是同这许多官员相比我觉得我倒是更欣赏有阶级局限性的周文王,而不是当代的某些共产党人。在此我可以作这一种推论:如果周文王生活在现在,他自然是可以成其为一个很伟大的政治家;而如果我们的这许多大放厥辞的官员们生活在周文王那个时代恐怕是会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得无影无踪的。因此所谓阶级局限性,虽则必要,但是不能过头。这种过头的阶级分析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对我们虚心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大为不利,妨碍我们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些假洋鬼子对待中国之历史也不泛荒诞论调。譬如因为中国人不是象西方那样为宗教思想所控制便断定中国没有文化;譬如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是中国人落后的根源等等等等。我觉得中国人落后可能还是因为中国人的眼睛生得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是蓝眼睛,命中注定了他们崇尚一种大海文化;中国人是黑白分明的眼睛,命中注定了中国人信奉阴阳八卦……这种种荒诞论调的始作甬者是柏杨,貌似先进,其实是拾人牙慧。柏杨被中国人抬得很高,那是因为这些中国人并没有见识到象我这样伟大的批评家,我个人认为柏杨除了发明 “酱缸文化”一词外一无是处。总之在柏杨看来中国文化是中了梅毒,是不治之症。我则认为中国文化因辩证分析,倘或真的是不治之症,那也就不用医治了,直接等死不更正确更爽快吗?自己这一代没把国家建设好却来怪祖宗是一种推托责任的表现,是一种没有骨气的表现。我想我们对待前人的历史还是不要一棒子打死的好,这种种论调其实同“阶级局限性”一样,只有左倾和右倾的区别,骨子里都是一样的货色,高明不到哪里去。
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得以写出一些颇有新意颇有心得的历史巨著来,首先能把那些只知道拾人牙慧的假洋鬼子们振一振再说。我想我所写的历史并不会过多的纠缠于历史、局限于历史,而在于充分挖掘潜藏在历史中的那一种民族智慧和全新的认知。呜呼!我并不缺乏这样的智慧和视野,只希望苍天能眷顾抱关萧生,如此而已!
少康中兴的历史根源
一、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
据史籍记载,夏启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太康。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终日不理政事,宴饮游乐,专嗜打猎。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这一去竟是一百多天不思返回朝歌。黄河下游东夷有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