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5页)
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障碍
在我国政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中,阶级一词已经具备了特殊的内涵,往往与社会冲突、###相关联。中产阶层作为一个利益群体,在实现自身的利益过程中是否具有剥削特点和原罪,是否会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伤害其他群体的利益的基础上呢?当前,中产阶层要广泛政治参与还有制度上的瓶颈。因而,在中国中产阶层要在政治社会上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克服理论上的障碍和进行心理上的疏通,解决制度上的限制。
不同语境下的中产阶层和中产阶层的革命性问题
对于中产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社会学提供了不同的认识视角,导致了对中产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悬殊的结论。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用来分析阶级社会主体结构的基本方法,它以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作为切入点,并由此将各类主体划分为不同阶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2页。因此,中产阶层身不由己地要打上阶级的烙印。应该说,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入手区分不同的阶级,可以抓住问题的本质,认识主体对于社会发展的态度和倾向对于主体战略的制定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阶级分析的框架只给社会留下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类型:冲突的社会与和谐的社会。第一种类型,按照马克思的看法,本来就是对人类尊严的破坏,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列宁指出在劳动产品的分配中是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体的劳动,必须被消灭。第二种类型消除了冲突的根源。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5页。应该说在生产关系上,不同的集团的确是存在着差别,这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而把差别演化为针锋相对的对立关系,则是社会发展的极端状态,即便是在马克思所说的阶级社会也还存在着中间群体,而且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极端对立状态也是阶段性的。至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当前存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更是社会差别的体现,而不是对立关系。阶级分析作为一种针对根本性差别的分析,它不能代替其他方面的分析。过去的许多年中,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偏差,不适当地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把人民内部矛盾扩大化、尖锐化,造成人心涣散,以致人们一提到阶级归属,便心有余悸。贾高建:《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新视野》2005年第1期,第24~25页。
阶级内部的阶层分析较之笼统的阶级分析当然更为具体,它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同一个阶级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地位差别,以及他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面的差别,这对于主体战略的制定无疑是重要的。由此,可以区分出各种不同意义的社会阶层,描绘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主体结构。这种社会阶层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加具体和细致地反映出主体之间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角度的社会阶层分析可以相互交叉和重叠,从而可以较好地适应主体状况分析的全面性要求。因此,在主体战略的研究中,阶层分析方法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它会使我们更加符合各种社会主体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实际。
当前政治参与的困难和障碍
在现代民主制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是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我国在公民政治参与上建立了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这些制度的具体措施及贯彻执行的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