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5页)

样儿。

老娘可是孙猴子转世,早就看你个水落石出,哼哼,你身上有几根毛还能骗的过我的法眼?冷笑话!

我清了清嗓子,仿佛宣读人权宣言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陛下,你可知道这法门寺,嗯,这无忧王寺乃是护国真身宝塔寺庙?”

“朕不知。”

肺话!

你要是知道,老娘现在还能杵在这儿给你背历史!以知兴替?

“倾爱的陛下,请您听臣妾仔细说来……”

一个男人——带你重温旧梦

☆、02 第二卷 情差大臣 040 第四十章 多少楼台烟雨中

伟大领袖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天竺国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敝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供养佛指舍利。

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据史载“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可干戈平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前朝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

因此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所谓迎请佛骨,就是每隔三十年把珍藏在塔基下地宫中的佛骨迎入长安城。

皇宫瞻仰。

当时从京城长安到法门寺两百多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沿途都有饮食供应,叫做“无碍檀施”。

迎请佛骨的仪仗车马由甲胄鲜明,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导引,文武大臣护卫,名僧和尚拥奉,旌旗蔽日,鼓乐鼎沸,沿途站满虔诚膜拜的善男信女。

长安城内各街用绸缎结扎各种彩楼。

皇帝陛下,百官士众则沿街礼拜迎候。

佛骨先迎请到皇宫内供奉三天,再迎送到京城寺院轮流供养。

文武百官和豪族巨富都争施金帛,四方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瞻仰,甚至有人断臂截指以示虔诚。

其□发现4枚舍利。

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佛指舍利。

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

“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

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法门寺整体造型体现了佛教的仪式特点、基本理念和人类追求世界和平的基本意愿,用以表现佛教的宇宙观、教义、教理等,突出法门寺佛祖真身指骨的神圣形象。

合十舍利塔分地面及地宫部分,地面部分内设佛教三身佛(即:法、报、化三身)各方菩萨、四大天王等佛教文化景观造型。

而佛祖真身舍利就存放于舍利塔地宫中厅,舍利是梵文音译,意为骨身,或灵骨,或谓坚固子。

法门寺佛指舍利,是迄今世界唯一仅存的佛指舍利。

佛经叫作法身舍利,表示佛的教法不灭。

当佛教徒再也无法向佛祖本人顶礼膜拜的时候,便把其虔诚之心转向了佛祖遗存的舍利。

这样,舍利便被赋予了神圣无比的涵义,天道酬勤,海内升平。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