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5页)

代。

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画风的代表。

以东晋戴逵为代表的佛像雕塑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戴逵的创作态度认真,据说有一次他为了制作一尊佛像,曾潜藏在帐中,倾听众人的褒贬议论,然后加以详细研究,积思三年,才得以完成。

因此他所作的佛像,使“道俗瞻仰,忽若亲遇”。

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像,包括塑像和画像,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模仿西方传来的佛像图样,而是融合了中国的民族风格,开始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

遗憾的是这一时期佛教寺院的各种塑像以及画像,现在大多都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传世或出土的一些金铜佛像以及当时开凿的一些石窟寺中,来了解和研究当时佛教造像的一些情况。

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造的释迦牟尼佛铜像。

此像现藏美国旧金山市博物馆,像通高39。4厘米,身着通肩大衣,衣纹以身体胸部为中心,向左右对称雕出作平行下垂状、两手在腹前作禅定印,肉髻较大,脸部轮廓清楚。

佛座为四足方座,这是大多数早期金铜佛像所采取的形式。

整个佛像身体略向前倾,衣纹形式化,左右对称,略显呆滞,带有早期还不成熟的佛像制作风格。

南朝佛像,传世遗物较少。

但从现在仅有的一些造像来看,其风格有着明显的特点。

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

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一个男人——带你重温旧梦

☆、02 第二卷 情差大臣 041 第四十一章 我继续继续胡

五台山。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

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五台山四峰。

五台分别为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五台之中北台叶斗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

《清凉山志》中记:“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凌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护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尽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

又因山中盛夏气候凉爽宜人,故别名“清凉山”。

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观音菩萨道场。

普陀山的名称,出自佛教《华严经》等六十八卷,全称为:“补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语的译音,意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