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5页)
,金七出钱,两口薄棺埋在村外荒郊,做了标记,防备他年有人来认领。这二人死的虽有蹊跷,所幸无人借此闹事,那里正素与金家友善,便大家商议了,说成金七好心收留乞丐,不料二人争斗,老妇猝死,白葵惧罪自尽,事出有因,与金家绝无干系。此等言语,合村写了字据,手印花押,都是年老有德的人写画。金家本是善门大户,和村人世代友好,加之里正做主,此事又没人挑头敲诈,便安安稳稳了解,一应事情,都是里正跑腿去办,做成桃花村义葬无主尸首,断不是私埋人命。直忙了一月有余,这才消停。金七感激众人,少不得邀请饮酒。如此夜夜酒宴,又闹了半月。
诸事将妥,只是小梅不肯喝药,哄她骗她都是无用了。都怕她停了药身体要坏,谁知这小梅竟饮食加多,身体见好;只是神情偶尔痴呆,偶尔伶俐,教人捉摸不定。如此半月有余,小梅身体强壮,居然下地走路,只是夜里闹的更凶了些。看她此时光景,断无再逼了喝药的道理,而鲁先生开的方子,却教一直喝药,万万不可停顿的。金七杨珠两个,倒是无计可施。
再过些时日,小梅夜里闹的渐轻,日间却又古怪起来。她自幼长在金家,其言谈举止,金家人无不熟悉,自有此病,她行动说话,竟与以往不同。众人都说是吓的,杨珠却觉得其怪异有所来历。思索一回,又不知怪异何来。无奈,只得好生照看她而已。
杨珠日夜看护小梅,家务活计便搁置许多。小梅身体渐好,杨珠不必日夜亲自守着,便想起针线活计尚有必做的,这一日天气晴和,杨珠向箱笼里翻检针线,那小梅无事,便在一边闲看。
只见杨珠将那布帛绸缎,针线剪刀,一件一件翻出来,箱底忽见一大红绣件,描画甚好,却未开绣。杨珠拣了出来,含笑展看。小梅便问:
“这是绣给谁的?”
杨珠笑道:“你忘记了,这个是我家姐妹们闲话时的玩笑,要比比谁的绣工精致呢。这些时候一忙,就忘了做它。”忽又想起:“小梅,你那吉州绸缎,这冬天是做不得了。等来年春天,我替你裁。”
小梅道:“那是最好。”一边接了绣件,去窗前仔细观看。
杨珠见她看那绣件,不觉心中一动,笑道:“你看它做什么,我也没心思绣它了,你要玩,就拿了它去。”
小梅:“这个描得不甚好,我来改了绣成它,你看怎样。”
杨珠听得此言,不禁大惊。面上却不动声色,随手递了针线给她,道:“这花样是姐妹约好了绣一样的,才好比试。咱们改了,就没法比了呢。你既喜欢,你去绣了就是。”
小梅见杨珠所送针线,皱眉道:“这线怎么都是一般粗细?这绣件的图样,是要有粗有细的线都用,才见好处。”
杨珠更吃惊不已。哄她道:“用一样的针线,也是姐妹约好了的。”
小梅道:“约好针线?这个好玩。等我绣去。”拿了东西,跑去窗下坐了,上了绷子,一针一线竟是用功起来。
杨珠走去,站在小梅身后,眼看她手指灵活,针法娴熟。忽然想起一事,不禁心中惧怕。原来这小梅的刺绣,竟然是像极了一个人。当下也不言声,任由她绣得用功,自己侧面细心看她,这下恍然大悟这小梅举动怪在何处:她种种神态,十分里有五分竟是酷似死了的白葵。
22 遇旧
石头城里第一场大雪,下得房屋地面皆白。真个是天道公平,无论贫富贵贱,琼楼茅舍,都银灿灿地妆点一新。好在近年兵戈不起,四乡丰足,虽是雪天,那冻饿饥馑之事,却也甚是少见。这石头城城里城外,本就有上好景致,此一番大雪,更是平添无数好看去处。时逢太平,等闲便有富贵人家,羊羔美酒,檀板金樽,又有一干风流人物,趁兴踏雪寻梅,吟诗作赋,最不济的,小门小户,也要红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