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就算有,哥哥也便放宽心吧,马家小郎进了宫门,老三再怎么蹦跶,也是没辙啦。”贾氏一旁的钱氏语气轻松,颇不以为然。

冯氏揉了揉眉心,将顿在半空中的手捂在心口上,一声长叹,“就老三那性子,又是年少不更事,虽说妻主如今出门在外,鞭长莫及,可只有给老三寻上一门好亲事,管束着她,我才能放心,否则就我这岁数,早晚给她气背过去不可。”

三位叔父齐声附议,点头称是。梁波今年一十有七,这个年纪娶夫挺合适的,之前冯氏有意打探梁波的意思,梁波当时瞒下她和马天瑜之事,面上大大咧咧的,只说不急,想再过两年,而且一定要碰上可心的人才娶。冯氏岂能无所察觉?不过体谅她年少,做事总是激情满满,热血当头,想着放凉了再说,这才将亲事暂时搁浅,而今又猛不迭地提上了日程,冯氏却没了主意。

冯氏的三位兄弟帮忙出点子,议论着哪家的儿郎才能配得上梁波,一时间这个瞧着好,那个又觉得不错,这样看来,人选也有不少。四个男人说着说着,气氛又热络起来,不知怎的,便将话题拐带到即将轰动京都乃至全国的嘉选上去了。

是的,宫城里那位至高无上的主儿也到了娶亲的年纪。再过几个月,各县州府道上经过层层选拔,最后脱颖而出的儿郎都会入京嘉选,虽不见得人人都能嫁到帝王家,可那落选的,亦是拔尖的,照样会得到权贵仕女的青睐,如此一来,梁家老三也能趁着这股东风,择一佳偶不是?

四个老男人就今上选嘉郎展开了一番讨论,说到热闹处,冯氏的女婿李氏踱进厅堂,对着冯氏行了礼,亲自指使仆子给换了热茶水,上了几碟子新鲜的果品,安排妥帖,便道:“父亲,前几日下了帖子的昌平大君今日派了管事的上府里来问,后日登高赏景父亲当真不去么?”

李氏口中的昌平大君,指的是先帝的同父兄弟,这人平日素与冯氏交好,与古氏关系也不错,总之是个爱结朋交友的人,常约了京都圈子里的贵夫们聚在一处听戏赏曲,跨马观花。前几日一时兴起,昌平殿下又以年龄大了要加强身体锻炼为由,下了很多帖子,邀请贵夫王孙们上皇家御苑凌云峰登高赏景。冯氏拿到帖子的第一时间便以身体抱恙回绝了昌平大君的好意,而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想碰见那个总是阴恻恻盯着他的老对头古氏,免得给自己添堵。

人呐,有时候就这么可笑,明明都上了年纪,却变得跟老小孩儿似的。就拿古氏来说,他给冯氏添堵的方式也是变本加厉。上个月外命夫们齐刷刷去参加荣太国公的寿宴,那是多么隆重的一个场合啊,大家伙儿峨冠博带,身着诰命公服,进宫叩首朝贺,虽说自己和古氏目前属同一个诰命品阶,冯氏还是刻意坐得离那个小心眼儿的老头远远的,然而饮宴期间,古氏照样指使自己的仆从将一杯烈酒“非常不小心地”泼洒到他的衣衫上,也亏的冯氏能忍,没当场掀了案几,这才不至于砸了荣太国公的场子,可回府以后冯氏就捂着胸口喘了老半天——他是真的不想再看见这个臭老头了。

“不去。”昌平大君其实这些年一直撮合冯古二人和好来着,可是冯氏越想越来气,上回那事儿还不算完呢!于是老爷子翻个白眼,不耐烦地摆摆手,“赏几个钱,打发传话的回去罢!”

“哥哥且慢,”贾氏是个机灵的,见状忙道:“横竖是个机会,昌平殿下素来手眼通天,既然约了这么多人,何不趁机会替老三打问打问,到时候多带几个人便是了。那马家的再厉害,还能上天去?咱怕他作甚?!”

一想起梁波的终身大事,冯氏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

李氏得了回复,又站在原地思量了片刻,原本还有件极为要紧的事想和公公商议一下,可时机显然不对。他对于之前发生的事情并不知情,只道是公公和几位叔父打马吊,输的一塌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