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4/4页)

涂,脸色不愉,便将心事压下,想着还是等妻主从宫中回来再做商议。

抛开冯氏不提,只说到了晚间,天上又淅淅沥沥下起来了,斜风细雨,吹洒了落花满地,梁沛坐了轿子归家,瞧见她夫郎李氏撑着油纸伞在门口接着,下了轿,二人一起给老爷子问了安,梁沛得知梁波今日起正式入了禁军,心里踏实,便回了自己的院落。夫郎李氏一路相陪,见她疲累,将孩子交托到杨钰手里,一边打发仆子上了饭菜,一边替她捏肩捶背,梁沛则是一边感慨夫郎的贤良,一边又瞧着他面色凝重,不由得有些担心,遂握住李氏的手,转身靠在他怀里,关切道:“浩然有心事?说来听听。”

“沛沛,”李氏犹豫了一番,“这…。…。。”

“浩然,咱们是夫妻,”梁沛环上李氏的腰,缓缓道,“天塌下来,我给你顶着呢!”

“那倒没那么严重,”李氏被逗笑了,“就是我那外侄,吴意拂,常跟你提到的那个,他入了嘉选名册,不几日就要来京了。”

“这是好事儿啊,”梁沛一笑,转而又觉得不对,“会不会…。有点早了?距离各道州府统一护送嘉郎上京的时间,怎么着还得有三四个月吧?”

李氏摇摇头,起身扶了梁沛坐在锦缎杌子上,一边替她布菜,一边道:“沛沛,先吃饭吧,我慢慢地跟你说,咱们好好合计合计。”

…。。

李氏的这个外侄吴意拂,自小与李氏亲厚。吴意拂幼年长居外祖家,时常与仅大他三岁的六叔李氏浩然一起玩耍,两人虽是叔侄,关系却好比亲兄弟,即使后来吴氏归家,李氏远嫁京都,两人相隔千里,也未曾断了书信往来。

吴意拂是江南东道陵州人氏,吴氏母族虽在江东权势滔天,于京都却毫无根基,此次吴氏意拂入选,未必不是一个契机。吴意拂正当青春年华,美貌和才情在江东颇有盛名,他自出生时,有算命的打东边儿来,掐着指头说吴氏意拂似有国/父之相,前景贵不可言,叮嘱吴家好生教养。吴家谨慎,知情的对此事守口如瓶,而此后,吴家乃至吴意拂的外祖李家对他可谓悉心呵护,认真培养,准备有朝一日送进宫去,以应相士所言。

虽然吴意拂入京嘉选毫无悬念,终归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进了京都,又是一番什么状况,不得而知。吴氏极为懂事,自知肩负着吴家未来的前途,入京应选志在必得。原本该等到六月再和其他入选的嘉郎由府衙护送进京,吴家却是未雨绸缪,一番打点,提前出发,并由其长姐吴妨亲自护送上京。

吴氏在京都最亲近的人便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六叔李浩然了,而李浩然的公公冯氏在宫中十几年,熟悉宫中各种规矩礼仪乃至天家喜好,吴家为赢得几成胜算,特意递了书信给李浩然,希望通过他说服他公公,看在姻亲面上,进宫之前能让冯氏好好调/教一番。

李氏把吴家的意思跟梁沛大致说了一遍。梁沛用了饭,放下碗筷,端起仆子递过来的茶水漱了口,之后又在铜盆净了手,拿帕子擦干,打发了一众仆子,拉着李氏站在廊下消食,看着眼前朦胧细雨轻声问道,“吴家郎入了京都,住哪里?可有去处?”

“这个倒不必担心,吴家早前就在城南预备了大宅,已经收拾妥帖了,就是…。他们想让意拂隔上几日来这里受教,也不知父亲愿不愿意…”李氏担心道。

“不打紧,我去跟父亲说,就算他不肯,我也总能磨到他同意为止。只是…。,城南离咱们这里毕竟还远些,来回折腾没什么意义,不如叫意拂上家里来住吧,横竖府里那么多院落,空着也是空着,你这几日抽时间找人收拾出来便是。再说了,你既然是意拂亲叔叔,那有入了京都,还叫亲侄子住在别处的道理?”

“沛沛…。。,你待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