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 (第2/5页)
啻看见了一道曙光。江奉先建议以一种折中的办法,让朝廷参与到民间漕运事务之中,并以逐渐推进的方式,最终将漕运完全掌握在朝廷手里。
既可缓解灾情,又能得来为民解忧的名声,同时还能为国库增加一大笔收入,中元帝再是个糊涂蛋,也能看出这奏折的分量。于是他当即大笔一挥,颁布了一道全面开放漕运的旨意,并任命江奉先主领诸事。
漕运一开、粮道通畅,平抑粮价、稳定民心,这实是造福万民的好事,自是得来了百姓的称颂与朝臣的赞誉,江奉先在大陈声誉日隆,竟将原本与之齐名的薛大郎也给比了下去,而中元帝更是对其大为褒奖,一时间风头无两。
只有少数知晓内情的人才清楚,江奉先之所以能够如此得圣心、赢名声,全是因为他最近请来了一位既擅谋略又精庶务的门客苏长龄苏先生。
这位苏先生是个全知全能之人,据说与江奉先的偶遇还甚是传奇,江奉先与之一见如故,即刻便将其请入了江府。
正是因为有苏先生献计在前,才有了其后江奉先的那一份奏折,而这份奏折为江奉先赢来的,不只是良好的声誉,更是大权在握。
名利双收,这世上还有比这更风光的事么?
如今,江奉先待苏先生直若上宾,而在江府之中,这位苏先生的地位更是极其超然,便连族老见了他也要礼让三分。
“……苏长龄苏先生的名声虽然不算太响,但在大都冠族圈子里却已经渐渐传开了,众人私下里都道江仆射运气好,遇见了一位千古难遇的智者。”白云观烟霞阁的暖阁中,秦素蹙眉听着阿臻的禀报,神情微有些阴郁。
她自是知道苏长龄这个人的。
前世时,苏长龄是名闻三国的大谋略家,在陈赵相争时起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可以说是个妇孺皆知之人。
若仅是这些,那倒也没什么,真正叫秦素难以释怀的是前世的苏长龄,效力于赵国。
第402章 苏长龄
据秦素所知,苏长龄的父母家人全都为奸人所害,满门惨死,只活下了他一人,而陷害其家族的,乃是辽西郡一个大族,在当地颇有势力。
苏长龄孤身一人自无法与之抗衡,为报血海深仇,他截发明志,辗转万里逃往赵国,先是投效于汝南都督护军门下,后靠着算无遗策步步高升,最后成为赵国大将军府第一谋士,在陈赵相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这一世,却成为了江仆射的门客。
秦素已经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了。
继两次刺杀事件之后,这是她已知的第三桩与前世不同的大事件。而那种无法操控全局的感觉,怎能不让她心下不安?
她蹙着眉心,一手抚着书案的边角,一面便抬手按了按额头,问道:“这个苏长龄是何方人士?”
她还抱有最后的一丝希望,希望这个苏长龄并非前世的那一个。
可是,阿臻的回答却是:“根据我们的消息,苏长龄是辽西郡阳乐县人士,今年二十八岁,苏氏家族在辽西郡也算是薄有名声。”
秦素放下了抚额的手,神情越发阴郁。
居然还真是前世的那个苏先生。
这人前世时直到中元十七年才在赵国崭露头角,可这一世,他的出现整整提前了四年。
既然能够成为江仆射的门客,不消说,苏家在辽西郡是再没人敢惹了,就算是同在辽西的桓氏,也不会轻易招惹江家最炙手可热的门客。而有了江家这个大靠山,前世发生在苏家的那件冤屈,想必也就不会发生了。
“苏长龄是一个人去的江家,还是阖家去的?”秦素又问道。
阿臻立刻禀道:“回女郎的话,苏长龄是带同妻儿去的大都,据说他的父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