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 (第3/5页)

不久后也会前往大都,一家团聚。”

也就是说,只要苏家无事,苏长龄抱负得展,这一世的他应该会一直呆在大都为陈国效力,而赵国那里,则失去了一位有力的能臣。

秦素对此倒是并不在意。

她记得前世时,江家在争储之事上并没有很鲜明的立场。只要不来妨碍垣家、妨碍太子,一切都好说。

只是,苏长龄好端端地怎么会想起来从辽西跑去大都?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古怪?

秦素放平的眉又渐渐蹙起,沉吟了一会,便问:“苏长龄与江仆射是如何结识的,你们可知晓?”

阿臻闻言倒是波澜不惊,探手自袖中抽出一页纸来,展开递给了秦素,道:“都在这上头了。”

看起来她是早有准备了,秦素便接过纸来细看了两眼,面色变得有些古怪。

苏长龄与江奉先结识的过程,她瞧来很是眼熟。

居然也是术数!

不过,这位苏先生擅长的术数,乃是当今最风行的易经玄学,据说江仆射也极擅此道,而苏长龄不远千里来到大都,便是在参加了几次清谈,断准了好几件未来之事后,江仆射便起了结纳之心,遂将之招至门下。

不知为何,秦素总觉得,这人的路数与自己很接近。当初她与薛允衡搭上关系时,不也是靠着所谓的紫微斗数么?

捏着纸条来回看了几遍,秦素便又问阿臻:“苏长龄为何要来大都,个中缘由你可知晓?”

听得此言,阿臻的面上便有了一丝不耐烦,不过她掩饰得很好,只垂首低声道:“这个我们并没去查。每年从大陈各地前往大都的士子多不胜数,据我看来,苏长龄此举并不反常。”

这倒也是。

大都文气鼎盛,每年的确有许多士子慕名而来,或为求学,或为扬名,或为寻伯乐青眼,这也令得大陈的民户往来较其他两国更为自由,赫然便是一副盛世光景。

如果不是因为知晓前世之事,秦素也会这样认为,只是,此事终究是脱离了前世轨迹,若说其中没有原因,秦素不信。

细细地又将字条看了一会,秦素最终还是没再往下问,只将字条还给了阿臻。

罢了,无论前世还是今生,苏长龄这个人都与她秦素没半分瓜葛,她管那么多做什么?

这般想着,她便又问道:“杜家的事情如何了?外头可有人议论?”

杜四郎可是她布下的一手奇兵,她一直极为关注。而最近杜家在外表看来却是太平静了,这很反常,所以她便令阿臻往下查了查。

“杜家的事情外头知道的人并不多……”阿臻言简意赅地将李氏之死、杜大郎与李氏得了一样的病等诸事说了,最后又道:“……杜家大郎君如今病体未愈,杜二郎却是整日在外头吃酒打架,惹下了不少事端,唯一没什么动静的只有杜四郎。”

秦素弯了弯眼睛,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

看起来,这应该是杜四郎与桓家联手作的局。

秦素将觉慧推出去,为的便是给杜四郎递刀子,而杜四郎也果然没叫人失望,几招便将杜家的水给搅得更混了。

如此干脆利落的手段,一招便废了杜家三个郎君,这必定是桓家人的手笔。

秦素的眼睛又往下弯了弯。

说起来,发生在上京杜府里的事情,并没在这座城市里激起半点波澜。

李氏不过就是个妾室,死便死了,试问哪个大士族没死过几个妾?杜骁骑十几名侍妾,前些时候才又纳了个美貌的寒族女子进门,死在上京的李氏,哪有人记得她是谁?

至于被棒杀的曾妪,那就更不值一提了。奴便是奴,是生是死都不可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而秦素,显然并不在“任何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