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规定: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占旅大之期相同;在东经121′40″,以东沿海及附近沿海地方,英国有权筑炮台、驻军队等。中英双方派员于1900年4月25日至5月17日将东起大岚山、西至马山嘴、南至草庙子以内,除威海卫城以外的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租借地,当时区内人口约为12万。1901年7月24日,英国颁布确定威海卫政制结构及运行方式的宪法性文件《一九○一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确立了威海卫的基本政治制度。英租时期,英国先后向威海派驻7任行政长官。1902年5月,港英政府辅政司兼华民政务司骆克·哈特受英王委派出任威40 海卫首任文职行政长官。有“洋儒生”之称的骆克·哈特,对中国传统文化达到迷恋的程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他毫不费力地将香港的那套法律制度和管理模式照办到威海。他一向主张“在英国的统治下尽力维持旧中国的现状”,因此,骆克·哈特建立的殖民统治体制,相当成功地把威海卫旧有体制完好地保留下来。庄士敦是另一位在威海卫殖民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1898年考入英国殖民地部后,作为见习生派往香港,很快得到升迁,先后任辅政司助理和港督卜力的私人秘书。1904年,经骆克·哈特力荐,他被派往威海卫,先后任华务司、正华务司和南区行政长官。庄士敦具有相当深厚的东方学研究功底,对中国的政治、文学和风土人情极为稔熟,对儒、道、墨、释和天文地理、唐宋诗词也有相当的研究。共同的爱好,使他和骆克·哈特相知相近,成为终生好友。之后的1919年2月,庄士敦获邀赴北京担任逊帝溥仪的老师。1927年,庄士敦重回威海卫出任行政长官,直至1930年10月1日代表英国政府参加威海卫归还仪式后回国。很显然,两人在香港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应该让他们在威海卫有更大的施展抱负。“第二香港”的梦想落空1902年,《泰晤士报》的评论41华勇营旧址 2008年8月17日摄英军修建的水塔,如今已废弃 2008年8月17日摄方 英租时期刘公岛上最繁华的街道,如今两旁的房屋为英国人建筑,如今为海军军营 2008年8月17日摄英海军舰队司令避暑别墅旧址 2008年8月17日摄说:“如同香港是华南商业中心一样,威海卫在未来成为华北的商业中心绝不是不可能的。”英国对香港的开发,从一开始就处心积虑、上下齐心。对威海则不同,英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并不打算在威海做大规模和长期的开发。原因也许就在租期上。对香港来说,港岛和九龙从一开始就是“割让”,即使是新界,也有99年的租期,无论是从战略还是商业的角度,都有相当充分的开发空间。而威海卫的“租期与俄占旅大之期相同”,并无具体的期限。租期不稳,正是英国政府拒绝作出保证的问题。政府不愿投资,商人不敢投资,于是,无论是骆克·哈特还是庄士敦,尽管作了极大的努力,但英国政府确定的“以最低的成本管制威海卫”政策,使之收效甚微,也让他们有些心灰意冷。即使是那些欲投资威海又不甘心的洋商们联名上书英国殖民当局,得到的答复令他们仅有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英国政府不应该对假定事件进行讨论,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意外情况,都不可能对在威海投资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赔偿。把威海卫打造成“第二香港”的梦想,终于还是落空了。英租遗迹未开发在香港,东西向平行的庄士敦道和骆克道,在繁华的港岛湾仔,至今仍占尽*。但在威海的市面上,除了几处军事遗迹,已经很难找到殖民的痕迹,尽管原本也不多。即使是庄士敦和骆克·哈特,这两位在英租威海卫时期的赫赫风光,也早被雨打风吹去了。42 在市区,我想去看看后来改为军营的华民事务司署和华勇营旧址,就费了很多周折。因为是军事用地,一般不让参观。车进去后,两位军官热情过来介绍情况,其实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