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页)

们换防不久,对这些老建筑并不了解。只是说,房子基本保持原貌,结构未动,现在改做团史馆和官兵生活用房,将近百年了,依然很牢固。司署面海,与刘公岛正对,原先前面没有建筑,视野相当开阔。看着华勇营房屋尖顶上镶嵌的五角星,我问是否原来就有。一军官肯定地说,是,原来就有;另一军官则怯生生地告诉我,好像原来是个钟表。我猜测也应该是钟表才合理。后查看威海老照片,果然是个大钟表。我和陪同的人发感慨:威海是个旅游城市,英租这段历史是个很大的卖点。这些旧址完全可以开发出来,弄成旅游景点啊。北洋水师机器局、屯煤所旧址 2008年8月17日摄北洋水师驻防刘公岛,清政府在此设有“海军公所”2008年8月17日摄从刘公岛看威海市区 2008年8月17日摄对方也有同感。但他告诉我:这些旧址幸亏老早就被军队占用,才可能幸存至今;可现在这些都是军产,要协调交给地方,需通过中央军委,难度很大。而且,这些地方现在都处市中心位置,寸金寸土,光地皮就很贵的。陪同的人补充说,威海市区和刘公岛上现在仅存的几处英租时期的房屋旧址,大体都是这个情况。一部分军队仍在使用,一部分则完全弃置荒废,方 相当可惜。威海卫也有“九龙城寨”让我惊奇的是,英租威海卫居然也有一个城中之城,如同香港当年的九龙城寨。这就是威海卫城。根据《租威海卫专条》,英国的租界范围不包括威海卫城。地处租借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卫城,面积只有平方公里,初期人口不足2000人,作为文登县的一部分,仍归中国管辖。英国并未强行占有卫城,但在讨论威海卫权力移交之初,即提出卫城里行政官员的任免,必须事先征得英方同意。虽未被采纳,但每任巡检或办事委员上任之时,都先到殖民政府报到;1900年开始,殖民政府对在城内任职的主要官员,每月发放40元津贴。有了这些“君子协定”后,一直倒也相安无事。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管制方式,使

得威海卫城与香港九龙城寨的状况和

名声,差不许多。

英租之后,威海城区的商贸发展中心由城里移至爱得华码头,城里的生意大部分迁至城外。卫城萧条之后,烟馆林立,暗娼遍地,赌场比比皆是,治安一片混乱,被英国人称为“罪恶的魔窟”,和九龙城寨一样,一直为殖民当局所憷头——这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有某种故意? 回归之后,九龙城寨被改造成九龙城公园,而威海卫城在其后的城市改造中,已经完全看不见原貌了。44 打捞“济远”舰后出水的克鲁伯大炮 2008年8月17日摄威海明天会更好站在九龙半岛尖沙咀由北向南眺望香港岛的繁华,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所谓香港,精华尽在香港岛上。威海则正好相反,站在刘公岛上由东向西看威海市区的景致,也别有情趣——繁华在市区,留给刘公岛的更多的是历史。同样位于半岛上,威海的魅力在于它的静谧与安逸,香港则在于其躁动与活力。在我看来,这一静一动,都一样让人倾心。有趣的是,同在7月1日这一天,1898年,中英《租威海卫专条》签订;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香港回归时,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香港明天会更好。1930年10月1日威海卫回归后,威海卫管理公署在当时的三角花园建有“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公园南门两边的楹联写的是“遵循先觉路 灌溉自由花”——不知这两句为何人所作,它要表达的仅仅是一种决心和向往吗?或许也是在指明一种方向,威海明天会更好的方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边城故事

在内地,开赌场本来是禁止的,但偶尔也有例外。1998年,我去云南边陲一座美丽的边城。晚上,市委书记、市长请我们一行人吃饭,席间,一人推开我们包房的门,站在门口,用很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