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5页)
没批准公映。所以我一直为他惋惜。
“郭涌是我那段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见证人。现在我们虽然很少见面,但他依然觉得我10年前后没有变化,不管我现在是什么样子,名气也好、地位也好,相互没有任何隔阂。”
【回放】
别无选择的道路
——郭涌印象
在北京的音乐圈,我采访过许多名人、“大腕”,他们的经历可以给人许多启迪。然而,北京还有许多没有成名的音乐人在音乐的路程里默默地求索,艰难地跋涉,不断地努力。等待他们的结果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成名,但也许是默默无闻。可是,他们的生活历程和感受
同样会给人以深思、感动、勇气和信心。
郭涌就是这么一位人物。
郭涌是贵州人,今年25岁。他高高的个子,瘦瘦的,目光很深邃,也很敏锐。1993年他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分在北京教了一年书。因为他的一些教学方法有悖于传统教学,被校长评定为“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教师。”这样,他在当了一年的“灵魂工程师”之后便离开学校,闯荡京城。
他的音乐创作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采访时他说:“我创作并演唱的东西,摇滚、通俗都靠不上,很独特。我心中的目标是做纯民间性的中国乡村音乐。”
离开了学校,郭涌一度去歌舞厅打工,维持生存,生活非常艰难。曾经有一次,身上没有一分钱,他饿了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后来一个朋友请他吃了饭。谈起这段生活,他感慨万分,他说:“贫穷不是光荣,但我感谢贫穷和苦难,它们给了我思考和灵感。”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变动,女友不理解,与他分了手,并说他是一位悲剧人物。失恋之后,痛苦之余,郭涌的精神境界却有了一种升华。他始终记住了当小学教师的母亲告诫他的话:“不管今后遇到什么事,都要乐观地对待。”他说:“我不管今后成功与否,都不是一个悲剧人物,我的成功就在于我的追求之中。”
在音乐上,郭涌曾尝试过一些现代音乐的创作,但后来他觉得这种音乐对自己以及社会都没有什么价值。他近期的一些作品都是他内心的歌声,他把每一次挫折和痛苦的感受都融入他的作品之中,使之升华。他说:“我会搞大家接受的东西,但我不会媚俗。”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而且不急功近利,坚实地打好自己的基础。
在北京,郭涌遇到过许多帮助他的人,但在他的生活中,默默地支持着他的是母亲的关怀和爱。大学毕业两年来,他不但没有积蓄,反而还欠款买了一台“MIDI”,在音乐上花了大量的投资。作为家中已成人的孩子,不能从经济上为家中分忧,弟弟上大学还要母亲外出借钱,郭涌几乎无法面对这种现实。他说:“我只能加倍努力,多写作品。我搞音乐不但为自己,也为母亲和所有帮助我的朋友。我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会成功。”
今年5月,郭涌把自己创作的两首歌曲小样寄给了“汉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音乐制作人黄燎原,报名参加“中国首次不插电流行音乐会暨’95新歌发布会”,并被慧眼识珠。十位入选者都唱一首歌,就他入选两首,这是从报名的两千多首新歌中挑选出来的。对于即将举行的演出,郭涌信心很足。有一首歌叫《别无选择》,其中唱道:
再次点燃的烛光,尽管那么脆弱;我仍向前走,我不在乎结果;我们没有选择,走上这条路;生命犹如时钟,对我不停督促……
郭涌的歌道出了他别无选择的道路。在这里,我想对他说:郭涌,好好珍惜每一个脚步,不管是否能够爬上高坡。
1995年6月于北京
八 留着回家的路费
“那时候你不觉得苦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