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3/4页)

人比诸葛亮更清楚刘备整个势力的构成。与孙策不一样,孙策当初带三千子弟入江东,可谓是异兵突起,那时候的孙策除了孙坚手下的几名老将以外,就只有周瑜,虽然孙策占领了江东,但是实际上孙策还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而主动权却在世家手中。所以孙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笼络当地的世家门阀支持自己。

而如今的刘备则完全不一样了。刘备入蜀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几十年累计的声望不是当时孙策入江东能够相比的。同时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羽翼已成,手下猛将如云,谋士更是智冠天下,这也注定了刘备入蜀的时候,世家是站在被动的位置,而主动权已经完全落到刘备手中。

说白了还是一句话。那就是实力决定一切。

……

汉中地战事进行地很胶着。曹操和刘备在阳平关叫着劲。如今双方是在比谁地耐心好。看谁最后先沉不住这口气。

比起耐心来。刘备肯定是更有优势。首先刘备地补给线要更短一些。而且刘备地补给线也更安全。不会受到太大地骚扰。

对于刘备来说。汉中自己志在必得。汉中地富庶。汉中地人口。都是刘备希望地得到地。而且得到汉中。刘备就可以直接出兵威胁大雍凉二州。再加上荆州地关羽所部。刘备就有了两个进攻曹操地进攻点。西面可以出兵岐山。东面可以兵发南阳。无论是出岐山取长安。还是兵发南阳直接威胁许都。对刘备都非常有利。所以汉中对于刘备。有着极其重要地战略意义。

而在曹操眼中。这汉中却是一个大大地鸡肋。首先曹操地战略重点都在东面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地人口、土地足够支持曹操。而这几年。大汉战乱不断。对于西域地控制也大不如从前。所谓地西域都护府早已经名存实亡。对于如今地曹操来说。整个凉州不过是大汉和西域诸国地一个缓冲。

在曹操看来,只要是潼关以东不受战乱的波及,曹操的根基就不会受到多少影响。所以曹操的底线是长安,只要长安这个战略要地在手,哪怕是凉州和汉中都丢了,曹操也可以凭着中原广大的战争潜力徐图反攻。

也是这样,汉中在曹操眼中只不过一块肥肉,送到眼前,自然要咬上一口,可是如今这汉中却被自己和刘备咬成鸡肋了。这么大的地方,曹操是想攻下来,可是自己如今的兵力实在是不具备这个条件,可若是放弃,曹操实在是不甘心,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终于在建安二十三年,耐不住如此巨大粮草消耗的曹操决定拼一枪,

不过很可惜,曹操这个决定恰好陷入了诸葛亮的圈套当中,结果一仗下来,曹操损兵折将不说,自己还很倒霉的被魏延射了一箭,无奈只能退出阳平关,退兵斜谷。而后大军班师回朝。

这一仗,曹操的损兵折将倒是其次,士气的损失却是最重要的,自从赤壁之战以来,曹操已经十几年逢刘备不胜了。如今在曹操军中,普遍的产生了一种刘备恐惧症。

而刘备则趁热打铁,命刘封、孟达、王平引大军东进,继续进攻上庸和西城。

上庸都尉申耽、西城太守申仪本是兄弟,申家也是当地的最大的世家。如今申耽和申仪见到主子曹操跑了,而刘备大军又压境,很明智的选择了投降。而刘备命申家兄弟守西城,至于上庸则交给了刘封和孟达防守。

……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攻取汉中,并在许靖和法正的建议之下,自立汉中王。

接下来,刘备封许靖为太傅、张松为大司马、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庞统同为军师,总督军国大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手下一干将领也各有封赏。唯一和历史上不一样的就是,刘备没有册封太子,不过费祎和董允两人,却被封为太子舍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