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4/4页)
——————————————————————————————
今天第二章送到,晚上还有第三章。
前面馋虫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阿斗实际上是庶出而不是嫡出,前面的文章已修改。今天从新翻了下三国志,才猛然看到关于阿斗的生母甘夫人的一些描写,有这么一句话“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所以甘夫人只是刘备的妾室。一直到刘备死了,都没扶正,直到刘禅即位,才加封为昭烈皇后,算是给了个名分。
夺嫡这一段,一直是大家所诟病的地方,很多人都说刘永是次子,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人支持刘永,况且刘永身后有江东的背景,刘备更不能立刘永,因为那样刘永会被江东控制。不过大家仔细想想这根本不可能,诸葛亮又不是白痴,岂能让江东插手蜀国的政事,而且国君哪有那么容易被敌国控制,举个例子,德国威廉二世的妈就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女儿,英国爱德华七世就是威廉二世的舅舅,和现在刘永的情况差不多,按照大家的逻辑,德国早就被英国控制了,可是为啥两国还打第一次世界大战?遇到国家之间的利益,亲姥姥亲娘舅都不给面子!再说刘永好歹是刘备的亲生儿子,有感情的,当爹的总不能因为和孩子他舅闹别扭就揍自己亲生儿子出气吧!要说因为刘永是孙尚香的儿子而失去当太子的机会,真的说不通。况且还有嫡出与庶出的关系,所以刘永还是有机会的,不过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刘备手里。
第三十二章 立长立贤?
刘备没有册封太子,引发了朝下不少官员的猜测。而其中最费解当当数费祎和董允二人了,他们两人为太子舍人,可是现在根本就没有太子,他们这两个太子舍人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所有人都在猜测,刘备这是演的哪一出,而刘备也在为该立谁为太子烦恼。
自古长幼有序,袁绍和刘表的例子那鲜活的例子,就热气腾腾的摆在刘备面前。从前人的经验看来,刘备是应该立阿斗为太子。
不过再想想,如今是乱世,在乱世生存可不容易,若是自己后继之人本事不够的话,别说复兴汉室了,就连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也守不住。所以自己不应该因为阿斗是长子就立他为太子,而是应该选择一个更有才智的人来继承自己的大业。这样才有机会复兴汉室!
不得不说,刘备的这个想法在三国时代是很有创意的,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很多君主选拔人才首先看的便是家庭出身,唯才是用这四个字体现的并不那么强烈。
目前来说,阿斗所表现出来的果然是机智过人,很符合刘备的要求。而二子刘永,所表现的虽然不如阿斗,但是也算是非常聪明,毕竟现在刘永要比阿斗小三岁,不如阿斗也是很正常的。未来很难说谁会更优秀一些。
想到这里,刘备叹了口气,两个孩子都太小了!你看看人家曹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几个儿子却早已经成年。若是阿斗与刘永都成年定性了,刘备选择起来大概也会方便一些。
这时候,刘备再次想起了诸葛亮,这样的事情,应该听听这个智囊的意见。
不一会,诸葛亮走了进来,很恭敬的拜道:“臣诸葛亮见过殿下!”
看到诸葛亮这副认真的表情,刘备笑了笑,摆了摆手:“孔明,你还是叫我主公吧,这个“殿下”从你口中说出,听起来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是,主公!”诸葛亮站起身来。
刘备叹了口气。开口问道:“孔明。我一直为一件事情所烦恼。希望孔明能为我解惑!”
诸葛亮是何等聪明地人。他早就猜出来刘备脑子里想地事情。于是开口说道:“主公。若是军国之事。亮可以解答一二;不过若是主公地家世。亮以为主公应该去问关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