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5页)
不致尿裤子,大概是运用功力,倒行逆流,化做泪水喷涌了。她自恃无此内功,只能一次次顶着老师不满的眼光,奔赴厕所。
戴眼镜的人数在几个月内剧增。课余还不明显,一到上课,厚薄不均的镜片立即挂上脸。仿佛做光学实验,日光灯还是那几盏,教室却陡然亮堂不少。明夷不经意回头,密密麻麻的镜片光影闪动,常常晃得她睁不开眼。
课外活动全盘取消,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勉强在坚持做。毕业班心系功课,大都做得心不在焉。有的一边和着节拍,一边背公式。
晴朗的下午,操场上欢快的呼喊不时扰乱临考学生的心。老师宽慰道,熬过这一阵,以后有的是阳光灿烂。明夷望着窗外摇曳的新绿,心中感叹此生飞逝,再也不会有1992年6月3日下午的阳光了。
晚自习从两节课增加到三节。名为自习,老师们一改头两年不越雷池的优良作风,大肆占领课堂,同样能讲到下一堂课铃声响。
一次明夷心血来潮,将几只蝴蝶装进文具盒。老师滔滔不绝时,她佯装无意打开盒盖。蝴蝶轻盈地在教室翩飞。神色恹恹的同学顿时被振奋,纷纷跳跃捕捉。体态丰满的女老师也童心萌发,举着课本东一下西一下扑打,在学生惊奇的注视下,演绎了一出宝钗扑蝶的经典剧情。学生们由此大受启发,飞蝶事件屡屡发生。
有一回出现意外。一个男生捉了数只蜜蜂来放飞,结果招徕蜂群,如黑云压城,盘旋在窗前,不少人受了蛰。血的教训后,游戏之心才有所收敛。
跟高三的大手笔相比,初三的作为只是小打小闹。高三学生大都在宁中混迹近六年,既是老大哥,也是老油条。他们个个熟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在漫长难耐的晚自习,常有高三学生自六楼悄然而下,穿过一个个树影憧憧的花园,踏着积满落叶的小道,摸进电工房。他们念诵着《永别宁中》:我动一动手指,只带走一根保险丝。以六年的苦读学以致用,成就了一场场校园大停电。
讲课暂停,作业暂停,测验暂停。教学楼发出一夜又一夜快乐的长叹。
中考日益临近,张茉芬心绪起伏,喜忧参半。喜的是王美玉像漏气的皮球,一天比一天萎靡。高中招生关乎大学升学率,宁中不再设机动名额,唯成绩论。王美玉想故计重施,让李娆乘垒球队的东风升上宁中高中,无疑是痴人说梦。硬考吧,明显实力不济。
虽然宁中看好自己培养的学生,上高中有些关照,录取分数线比外校学生低,但怎么都有个限度。别的中学整体水平不及宁中高,也并非人人是饭桶,总有些出类拔萃的想趁机考入宁中。即使要比对手多考二三十分,终究会有人突破封锁,杀进宁中抢夺座次。
这是优胜劣汰的较量,排名垫底的李娆肯定不是强者们的对手,必然被杀进来的人一脚踢出去。
看见王美玉背着她哀声叹气,张茉芬畅快无比,心想这个女人再精于算计,这回也是无力回天了。幸灾乐祸过后,张茉芬又不得不提起一颗心。备考期间,别的学生成天书不离手,走路也是带小跑,争分夺秒地准备。反观明夷,还是一副慢悠悠的样子,好像中考只是个普通测验。
张茉芬心急如焚,每日在明夷耳边吹风,说别以为你上宁高十拿九稳。平日成绩好,在重要考试发挥失常的大有人在。况且,你应该把目标定高点,尽量争取好的名次。
“你想想看,如果你名列全市前三,当然,妈妈的期望是第一名。这样高中就会由水平最好的老师教你,有助你巩固优势,为三年后考入重点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另有一种可能,若你能够保持优异成绩,说不定会以保送生的身份,直接上清华北大。最艰难的高考一关就轻松跳过去了。”张茉芬越说越心潮澎湃,似乎那美妙时刻正在向她招手,指日可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