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 (第3/5页)
志才今天刚自荆北归来;一年多不见;宴上自不可能多说;现在私下自要重聚。
故友重逢;见了又是一番热闹。
荀关切问戏志才:“回家看过了;老大人还好;荆北的事情顺利?”
“家父家母还好。”戏志才先自饮一杯茶;打了个酒嗝:“荆北有点小麻烦;但还在控制内。”
“这你笑的有点怪异啊;有大鱼?”荀攸感觉到些;目光一闪。
“呵;公达你猜出来了;不说这个……可惜奉孝在豫东忙于对曹的战事;不能回来。”戏志才和郭嘉同出寒门;行事不羁;脾性相似;自是交情很深。
荀为他祝酒:“平安回来就好;你这身体还是家乡水土适合些。”
茶过三巡;谈起过往的事;戏志才笑问荀:“昔时董卓当权;荀公弃官归乡;曾对家乡父老劝言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就常受兵灾;应早早离去不宜久留;现在又如何?”
“主公一至;自是不同。”荀笑的说着:“这是主公的大德大运;天下气运在人;有圣人至;岂能不改?”
说罢;又说:“你喝多些酒;我看还是要多会——上乐”
于是在乐声中;继续说着:“连续两年天下大旱;流寇四起;盗贼蜂拥;颍川郡却连连两年丰收;甚至豫西自去年开始;同是丰收;豫东、荆北今年要是能稳固下来;一个半州的稳固基业;席卷天下之势就成。”
戏志才笑了笑:“荀公忘了洛阳?”
“军事非我所长;能否取之;不便妄言。”荀一丝不苟说着。
喝了几杯;戏志才问:“去年春时我在荆北病重;曾以后事托付文若;让你转交主公;这封信还在否?”
“在。”荀一排规整的书架上找到一封帛书;递还给他;时隔一年;锦袋封口完好无缺:“听闻主公亲自赶去荆北救治;必不需要了;等你回来亲自转交就是。”
戏志才捏着这只锦袋;笑了笑:“荀公果是忠实君子;不过现在这信却是无用了。”
说着取出帛书置在火盆中。
荀不以为意。
荀攸却意识到什么;目光一闪:“这时无用;你当初交代可是与太后有关
戏志才摇头:“你猜对了一半。”
至交好友之间;又都是极聪明;荀想到也不掩着藏着;嘿黑一笑出声:“天子?”
戏志才就不再回答;又说起一些闲话;看着荀:“若主公迎的是天子……我说的不是少帝;不是献帝;甚至不是现在洛阳不知哪里找来的宗室;而是说天子;荀公以为如何?”
荀沉吟良久;才缓缓说:“自是以天子为尊。”
“君不畏死乎?”
“谋国者不暇谋身;若是迎立而又篡。”荀皱眉想了想;叹一口气:“失信于天;族运跌宕;将来死的是子子孙孙了。”
戏志才笑笑不言;当初的这封密信中;自己对主公两道建议;一是绝不要迎天子;二是局势坏到非迎不可;他日请诛荀。
人人都有自身道路理念;出类拔萃者的更是理念坚定;不轻易为外物所动摇;哪怕友情也不能阻止。
戏志才当初病重自忖无幸;唯一留的一线生机就是将信托由荀转交;选择权留在荀自己手上。
但这信;似从未被启封过?
帛书在火盆中化烬;丝质的质料燃烧后;散发一种焦糊味;气氛一时肃然;荀攸当即笑着:“你这家伙却是奢侈啊”
“呵;主公兴办了六十三家造纸坊;普及造纸术;怕什么……”戏志才这样说着;三人都笑起来。
“主公不忘文事;以颍川郡曾被流寇攻破、书卷散佚为由向各家求阅私人藏书;此举实是效仿光武旧事……”
这个举动是有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