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 (第4/5页)

特征。

东汉地方學风远胜前代;别说还真的不少有名的藏书馆;中原荟萃之地更是聚集了天下书藏;当这时造纸术并不普及;大多数书卷还是竹策卷筒形式;都是各家门阀才建的起。

书的丰富程度和教育息息相关;官學、汉代私學也遍布中原各地;尤其颍川最盛时;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主要以法律、经學为主;间或传授政治经验;这是延续汉武帝以来外儒内法的传统。

像是“颍川四长”之首的陈宴以宽厚长者而闻名;以尊重态度劝谕感化“梁上君子”的典故便是出于他;可惜主公来颍川晚了两年;没机会见到;在四年前陈宴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可见整个阶层的學风。

两年间;豫州各地纷纷将书卷转录在轻便的白纸上;这纸是官府免费提供;条件只有一样——顺手多抄一份副本;转献许昌兴建的大图书馆。

至开春破曹夺回豫东后;这献书活动达到高峰;许昌藏书破十万卷;据说达到了洛阳的三分之一。

这时天下大乱;能不破坏书籍都是少见;地上人更不在乎下土的文化保存;坚持扩大书藏的只有刘备一家。

原本观望的门阀也是心动;认为刘备文武并重;英气和雄气兼有;堪称当世英雄;有三兴汉室之气象。

荀、荀攸在去年时投靠只是一个风向标;真正引人归服的还是文明洪流之下的无形气运。

围绕着这事也聊了几句;但戏志才一向藐视门阀;就对二荀等少数人看的入眼:“说起来;近来不闻枣大人的音信;屯田的事;他做的如何了?”

这说的是去年随荀一起投效的枣祗;颍川阳翟名士。

在叶青支持下;他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把招募到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这事一开始就被大部分根基于土地佃民的豪强敌视;却在叶青强硬手段下推行开来。

颍川方面在对朝廷的上表;和发布的州榜中都声称:“安定国家的根本大计;在于强兵足食。过去秦国的执政者由于重视了农业生产而统一了全国;汉武帝因实行了屯田政策而巩固了西域的边防;这是前人留下的好经验;今天下动荡;四夷窥伺;应当以此为国策。”

董卓当然不理会这篇;但在海内诸侯和有识之士中却引起轰动。

戏志才也来了点兴趣:“上次听闻袁绍和曹操多次征辟他;许以太守一职

“他都拒绝了;许昌试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以此大功在三天前已被主公任命为屯田都尉;主持全州屯田事。”荀说着;想起上次见他浑身粘泥的样子;也不由失笑:“他一直就喜欢农桑事;这种才能;天下独具。

戏志才举酒:“无论性情、理念、专长、出身如何;能得遇主公;随以三兴汉室;功垂青史;荫蔽子孙;真是让人觉得幸运的事。”

荀攸摇晃着杯中酒水:“荆北和豫东不必说;便豫西也少不了祟鼠;明暗抗拒;正好杀一批。”

这两年间豫州府的政治团体已初步成型;群英荟萃;面貌崭新;朝气蓬勃;最重要群狼环伺的危局下撑了过来;还能稳固上升;这就锻炼出横扫群雄的自信。

戏志才心中庆幸;幸亏主公所迎不是天子……

太后的身份;又无古时娲皇的法力;单纯依靠体制;注定不可能单独掌权;这就使主公团体在内部无可挑拨。

否则这政治团体;只怕真会发生分裂。

反之只要凝聚一心;别说是内部一些地方豪强;就算外部曹操、董卓、袁绍、孙坚……凡是阻挡这一新兴团体上升道路;都是他们的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