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4页)

都,沉淀了百年盛世繁华,万籁俱静。

天边一抹鱼白,晨曦初露,巍峨帝宫在淡淡的晨光里现出层层叠叠交错的飞檐和高脊。殿宇森森,分外庄严。

第一声钟声传来,低沉浑厚,荡遍九重宫阙。殿门外等候多时的百官各自整了整已经十分端正的仪容,井然有序踏入了宫门。

“上朝——”

一道传唤,大殿之外垂首端立的文武众臣听宣进殿,按着官品等级分列于大殿两侧,俯首跪地,山呼万岁。

宽大威严的御座上,萧厉斜倚着金龙扶手,俯视跪趴在地的臣子。帝座高高在上,他微微瞥眼,眸中露出一抹置身事外的清冷淡然,俊雅的龙颜平静之中淡淡散着上位者不容冒犯的尊贵。

“平身。”萧厉漫不经心的发话。

苏谨儿一袭红衣站在他的身侧,不待众人上奏白,退到台阶下方,先一步开口道:“皇上,臣女有本要奏。”

再起波澜

这位不是一到上朝就会打瞌睡么,今天上演的是哪一出?

她突来的动作,不止是大臣们,连萧厉都有些意外,抬手示意她继续。

苏谨儿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躬身行了君臣进谏之礼,一脸平静道:“皇上,会试在即,考生齐至京都,照理说科举本是为大秦选拔人才的最好时机,可臣女昨日闲暇,去了一趟聚贤楼,无意发现诸多弊端,深感忧虑。”

“谨姑娘,此话怎讲?”

孔柯言做为翰林院大学士,负责的就是此次的会试,聚贤楼更是在他管理之下,听到她的奏呈,立马不干了。这聚贤楼一有问题,不就摆明了在告诉皇上和众臣他没尽到职责,他只有及时出面澄清,才能避免误会。

苏谨儿话音刚落,他第一个绷着脸,站出列道:“众所周知,每届赴京的考生都会入住聚贤楼,这已是惯例,聚贤楼集天下书卷之精华,是学子们备考的最佳福地,从聚贤楼出来通过会试中榜的良材更是数不胜数。朝廷体恤,备考期间考生们的基本衣食住行更是多有补贴。谨姑娘一开口就直言诸多弊端,还请一一道来,让本官心服口服。”

“孔大人毋须激动,聚贤楼环境各方面都是极好的,然,让我忧虑的并非于此。”

苏谨儿侧过脸向孔柯言颔首一笑,表明自己并无恶意,这才回过头面向前方继续道:“经过昨日一行,谨儿感触颇多,科举既然是选拔考试,那么就应该做到公正公平公道。历届科举皆限制考生的门第出身,不但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还埋没了更多的人材,实乃一大憾事。皇上,臣女认为,我朝的科举制度有待完善,会试的名额,应当不论门第、以真凭实学来决定考生入士。”

待她语毕,可谓惊了一殿的大臣。

什么?改革科举?

当今的科举制度自前朝起,已经沿袭了数百年,怎么可能说改就改!

打苏谨儿开了这个头,一番奏言顿时掀起惊天波澜,大殿上否决之声此起彼伏,大臣们各抒己见,个个情绪激昂的出列表态,赞同的有,但是否决的人明显更多。

一时间唾沫横飞,开始了早朝第一轮口水战。

“皇上,寒门学子一般受家庭条件所限,往往资质都不见得能好到哪去,远远比不上身世环境优渥,自小礼仪诗书各方面都有专人教导的士族学子,臣认为此建议欠妥!”

“王大人所言极是,平民和士族本来就不是在同一个阶层,如果真的变动制度,不光会增加朝庭的压力,还会引来各地士族的不满,臣也不同意!”

“本官到觉得照谨姑娘一说,不论出身、贫富皆能参加科举,到是为朝廷大为扩宽了选拻人材的基础,唔……细想下也非是什么坏事。”

“胡闹!天下大事不是小孩子玩过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