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3/4页)
家,科举沿袭至今,自有存在的道理,凭一介女流之言说改就改,未免太不像话。”
“阁下你言辞过激了,本官认为……”
下面的争执声不绝于耳,萧厉懒洋洋的坐在龙椅上,习惯性的任着这帮子大臣像上菜市场砍价一下互不相让的掐起来,难得有耐心的没有摔玉玺。
众朝臣中以大学士孔柯言反应最大,因为常年主事翰林院,本身又出身豪门望族,更何况通过会试的上榜名额,开始一般都是安排进翰林院为官,他当然不会赞成苏谨儿的提议。大殿上偶一有同僚冒出赞同的声音,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立马反驳回去,是以愤慨激昂声不断。
“各位能否听我一言?”
朝臣的反对完全在意料之中,不过能听到几道赞成的声音,还是让苏谨儿稍稍定下了神,等争论的声音小下来,无奈的接着道:“刚才还没说完,有的大人也说了,平民和士族不在同一个阶层,可正是这种严重的阶层之分,变成导致科举弊端的最大原因。皇上,臣女的建议,不止是放宽会试资格,让中下层的学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上层流动,此举不但能为朝廷觅得更多良材,还能激励天下学子勤学苦读发奋上进。而且,据我所知,我朝的科举一共有三试,分别为乡试省试会试,以往普通平民就算考过了乡试省试,没有举荐信也参加不了最后的京都会试,而会试一直由翰林院在主持,通过最后一道会试,便能受封入朝,这——”
她的语速不急不缓,听得连苏丞相都忍不住皱眉打断道:“科举三试都是常识,能不能说重点。”
好吧,苏爹也是个急性子,当老子的对女儿可不会用什么称谓,别人不觉得,他都嫌别扭。
宇文恕从鼻孔里头嗯了一声,抬眼瞧向身侧的苏凛,几分试探几分打趣的低声道:“苏大人,改革科举并非易事,谨儿难道没有跟你提过,你这个当爹的居然会不知情。”
苏相爷扯了扯嘴角,装模作样的叹口气,寥寥几句就将自己撇清道:“谨儿向来有自己的主见,怎会事事都告知我,唉,女儿大了不好管也管不了啊。”
宇文恕抬了抬眼皮,瞧不出丝毫情绪的依旧盯着前方,没有再理他。
听她扯到翰林院,孔柯言面有愠色的上前一步道:“会试虽由翰林院在主持,但每届的主考官都是群臣一起推选出来的,并不限制于翰林院,谨姑娘一直在强调会试,可是对本官有什么成见?”
苏谨儿不知道两个老家伙已经暗中过了一回,被苏老爹和孔大学士的话哽了一下,到很痛快的直接进入主题:“孔大人误会了,你我相知甚浅,何来成见之说,我之所以强调会试,不过是心中有个设想罢了。”
改革科举牵连甚广,以前不是没有人提过,但都遭到了群臣力斥,是以林太傅一直冷静的保持观望状态没有开口。但在听到苏谨儿最后一句时,有之前的防洪纲要在,本来不打算掺和的太傅大人也来了兴趣。
加上他本身对这小丫头挺有好感,沉吟了下道:“谨姑娘有何设想,说来听听?”
太傅一动作,他身后那溜子原本趁着大伙儿争论激烈,在底下唠嗑闲话的老臣纷纷停了下来。
“关于这个设想,最后还要请皇上定夺。”
苏谨儿顿了顿,对上皇帝陛下的目光,扬声道:“臣女提议,在科考中增加一项殿试,通过会试取录的前十名考生,一律要经过由皇上亲自主持的最后一关殿试。殿试在宫内举行,名次也由皇上亲定,但凡通过殿试者,都是天子门生,以便皇上日后加以重用。”
说完,不管群臣如何震惊,又接着往下说去:“再则就是考试的规则还需进一步完善,相信大家都知道,往届考生作弊找人代考现象屡禁不绝,为了防止作弊受贿之流,臣女提议,往后每届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