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页)
敬可爱的人,怎不教她伤心欲绝。
第25章 弘法度广结良缘,纳门人普渡众生
空明大师仙逝后幼薇开始主持威宜观的工作,潜心佛学,闲暇时也作些诗文,凭着她的博学和她的善于管理和经营,她把寺院的房舍修缮一新,重塑金身,再造浮图,把寺院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因而寺院的香火比之以前更加旺盛,玄机大师的芳名远播于外,有不少善男信女慕名而来,有的是希望得到庇护,有的是仰慕幼薇的才学及人品,他们或讨论佛学文化典藉,诗文词章,或求神拜佛,或游山赏景,每日里人流如织,在此期间,幼薇也收了不少无家可归的女弟子,他们当中有的年龄尚小,幼薇无一不细加调教,尽心抚养,教之以文,晓之以理,化之以德,潜移默化,以期他们将来不辱师门,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生活让幼薇感觉到很充实而有意义,她终日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她饱经沧桑,历尽劫难,一袭玄色道装仍然掩饰不住她的美丽,她就象岩缝里长出的一枝洁白玉兰花,美得让人停止呼吸,美得炫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尽管她历经感情的劫波,枯死的心湖已纹丝不起,屏蔽的心房不允许爱的滋生,但终免不了男人的觊觎,有人倾慕她的才学,有人垂涎她的美色,有的出于尊敬,有些轻薄之徒,厚颜无耻之辈企图染指她的秀色,佛教净地,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有人不惜重金求一纸诗文,有人不远千里一窥秀色,有人潜心向佛,慕名修道,有人要求遁入空门,有人求子,有人求财,有人问命,有人祈求婚姻,有人欲卜前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幼薇忙得不可开交,在这表面繁荣的背后,危机四伏,幼薇面临着再一次命运的挑战,要知幼薇面临着怎样的考验,且听下回分解。
第26章 论佛法妙语述禅心,追道源玄机咸少林
且说幼薇自接手咸宜观的主持之后,咸宜观名声鹊起,香火鼎盛,车水马龙,香客游人如织,幼薇及姐妹弟子们应接不暇,一日少林寺方丈一清大师慕名来访,作为佛教圣地,少林寺的和尚们为唐朝的社稷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大唐天子的顶礼膜拜,特加封赏,并且龙恩浩荡,亲赐牌匾,以昭天下,因此少林寺更是如日中天,名动华夏,声播环宇,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神奇的历史传说,吸引了众多中外虔诚学道之士慕名前来,自从唐玄奘西天取经后其文化思想内涵更加丰富更趋完善,后来又有了东赢的鉴真和尚不畏艰险,飘洋过海远道而来,虚心求教,更是使少林寺扬名于世,佛教作为印度的国教进入中国,已被本国的民族文化所融合,已加入中国自己的内容,包含了本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其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多种民族宗教文化融合的精神体现,变原有的单一性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多重性和丰富性,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创造精神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国一民族的狭隘文化要想抹杀中国文化,必将为中华民族文化所融化,如同一道细小的浊流企图污染大海,少林寺之所以如此的享誉中外其主要原因是融入了中国自己的文化,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少林寺是佛教,而咸宜观是道教,按理说是风马牛不相及,那么少林方丈为何要亲眼相待,慕名来访呢?因为佛道一体,前面所说的就是其中深刻的原因,这是题外话,现在回过头来说幼薇以最高的规格隆重接待这位久享盛誉的大师,免不了说些大师驾临寒寺使本寺蓬壁生辉之类的客气话,出家人不打诳语,句句发自本心,当然令一清大师喜笑颜开,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按理说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看破红尘,一般的人自然入不得他的法眼,更休提什么应景奉承之类的话,但是面对幼薇的美貌和博识,不由得惊叹,她妙语连珠,滔滔不绝,思维敏捷,出口成章,一清*之余深为叹服,险些就收敛不住心神,几十年的修为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