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页)
较丰沛。巴里赫河和哈布尔河上游形成了两河流域北部二个无需人工灌溉的农业地区。哈布尔河网地区西部和东部各有—个凸出的山脉:阿波戴·吉兹(Abd–e1–Aziz)和捷别勒·辛
加尔(Jebel Singar)。河网区的北面是陶鲁斯山脉延伸高地,其东是底格里斯河岸。虽然哈布尔河上游地区和巴里赫处于两河之间较宽的地带,*语却称这个地区为亚兹腊(El Jazirah),意为“岛”。学术界一般则称其为两河流域北部,或把这一地区与底格里斯中游两岸的亚述城市合在一起称为亚述地区,因为这里曾是亚述帝国的中心地区。在亚述,农田和果园分布在河流、泉和并井的附近,形成星罗棋布的农业居民点,而其周围的原野在春季长满青草成为发展牧业的天然场地。巴里赫和哈布尔富饶河网地区形成了作为东方亚述中心的底格里斯上游河谷和西方叙利亚之间的“走廊”。这里数以百计的由古代城镇废墟形成的“台勒”(tell,“土丘”)表明了这里曾是繁荣之地。
二 古代苏美尔和阿卡德文明产生的环境背景(2)
北部两河流域,亚述的另一重要地区是底格里斯河东岸至库尔迪斯坦山脉之间的丘陵地带。这里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和650毫米之间。地形由河谷平地逐步升级,直到白雪覆盖的、分隔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的札格罗斯山主脉(海拔2500米至3500米)。五条河流由东北山区流经这一地带并注入底格里斯河:由北向南数是第二哈布尔河、大札布(古称“上札布”)、小札布(“下札布”)、阿季姆和迪亚拉河(古称“图尔那特”),其中两条札布河和迪亚拉河是古代亚述的主要河流。这里气候四季分明,山坡上有草地、橡树和松树林,河谷则易于种植小麦、大麦、果树、葡萄和蔬菜。由于东部和北部山区中的野蛮落后部落经常从这一地带侵入两河流域文明区,所以这里是亚述帝国重兵防御的前线和向东方扩张和征服的基地。而迪亚拉河和底格里斯河汇合地区则是深受两河南部苏美尔文明影响的阿卡德人的地区,两河流域第一个统一王朝的首都阿卡德城可能就在这一地区。迪亚拉河地区东南邻近埃兰,历史上埃兰曾多次侵入这一地区,并由此北上亚述或南下巴比伦,阿卡德帝国和亚述帝国的国王们也先后由此出征击败埃兰。
古代两河流域人对自己的地区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南部地区幼发拉底河岸上的城邦巴比里姆(Bab…ilim)曾统一了南部,建立了“巴比鲁姆国”。北方底格里斯河岸上的城邦阿淑尔(Ashur)统一了北方,建立了“阿淑尔国”。从公元前5世纪的希罗多德起,古典文明的希腊、罗马作家和《旧约圣经》把巴比里姆城读写为“巴比伦”(Babylon),把巴比伦国或两河南部地区称为“巴比伦尼亚”。古希腊作家似乎不知道阿淑尔城,但他们知道两河流域北部是“阿淑尔国”的地域,把为这一地区读写成“Assyrja”。我国翻译界前辈简译其为“亚述”。巴比伦尼亚和亚述的分界在两河之间最窄处,现巴格达地区稍北一点。古希腊人并不知道巴比伦尼亚在古代按其人文地理则又分为南北二部分——苏美尔和阿卡德。巴比伦尼亚的南部濒临波斯湾,为文明起源地区,古称为苏美尔(Sumer)。—支非塞姆语的外来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首先创造两河流域文明。他们被本地的塞姆语的阿卡德人称为“苏美尔人”。巴比伦尼亚北部和迪亚拉河下游地区在古代被称为阿卡德,这是因为第一个统一两河流域的城邦阿旮德(Agade)位于这里。说东北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可能是本地土著居民。苏美尔和阿卡德分界约在中部圣城尼普尔。
两河流域的农业和畜牧产品相当丰富:谷物、蔬菜,肉类(牛羊为主,猪较少)、皮革、羊毛、亚麻以及角制品等。谷物有小麦、红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