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页)
是杨小家后面的一条大道,从地区直通小昆仑农场。小昆仑农场也叫抗大农场,是一个知青点儿。那时地区总演电影,每天下班后都有知青骑着自行车到地区看电影。我说话算话。那段时间,每到了晚上我和杨小常潜伏在后山的大坡子旁边,我当时对“操”这个词儿的概念还是朦胧的,不过,答应了人家总要给人家一个交代。我当时真的是想抓一个女知青让杨小强奸。但机会总不是很多。女知青们看完电影怕走这段夜路,孤僻不说,其间还要经过一个乱葬岗,里面埋有很多死人,有些人连埋都不埋,只装在一口棺材扔在了那里。夏天的夜晚,常有鬼火在坟间闪耀,让人汗毛直竖。因此,女知青们看完电影总是和男知青结伴回去。我们在那里潜伏了几晚,虽然没有找到机会,但感到很是刺激。有一天晚上,我们还真遇到了一个孤身的女知青。当时,她骑着自行车从坡下一上来,我便和杨小迎上前去,当女知青看到前面出现了两个人,又是两个半大小子时,她好像显得很高兴,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主动和我们说话,道,你俩这时还在这玩呢,我去抗大,你俩能送我一段路吗?我没有说话,杨小赶紧表示,说行。我和杨小伴在女知青的左右,当时还说了不少话,说什么我不记得了,不过,感到那女知青身上的味儿很好闻。送完了女知青,往回走的路上我和杨小一阵傻笑。以后,我们再也不去那堵女知青要强奸了。
我和杨小疏远的时候是我上了中学,那时,考大学的风儿刚刚刮起,我突然想到要考大学。那时,常听人谈起清华、北大,好像考进了那里就像进了天国,以后不但能出国还能当大官儿。我当时的要求不高,心想,两所大学我能考上一所就行了。而这时,杨小接了他父亲的班儿,进了贮木场里当了一名工人。有时我上学放学的路上还能常看到杨小,但好像那种亲热感一下子就没了。当了工人的杨小走路好像不太跳了,也可能是总骑自行车的缘故,但身子仍细长,骑在自行车上身子几乎趴在车把上。
在我为考大学忙得昏天黑地时,杨小不知道哪一天结婚了。他的媳妇是一位接班的姑娘,据说家原来在四号,接了班后到了地区的小食部上班。那时的金山屯全区只有两所饭店,河南的一家叫小食部,河北的一家叫回民饭店。杨小的媳妇在小食部里负责蒸馒头。她蒸的馒头我记不起是什么样子了,不过对她我的印象倒很深。原因是她小时候做过三瓣嘴的手术,手术的水平不高,上唇被缝得疙疙瘩瘩的,而在疙瘩的地方好像还长了胡子,除了嘴唇外,脸是一张蒙古人似的长得平平的,但屁股看起来很大,和杨小的没有屁股正成鲜明对比。
看到杨小的媳妇,我常会阴阴的想到杨小的牛子。心想,杨小的牛子这回不用强奸也能派上用场了。
杨小结婚不久,便生了一个姑娘。姑娘成了杨小父母的宝贝,不是在麻婆的怀里抱着,就是在杨麻子的头顶上骑着。
后来我的清华、北大梦接连败北,最后连一个技工校也没有考上。那时,我成了父亲的撒气筒,想到了就骂。我一气之下去到了一个叫安全的小林场,那里招聘代课教师,我这回考取了。我在那个小林场一干就是十三年,后来转了干部,我也不干了。
就是我在林场代教的这十三年间的某一年,杨小在贮木场干活时砸断了腿,住了一年多院腿好后不久,又得了癌症,不知道在哪一天的夜里还是早上最后闭上了他的眼睛。仔细想一想,他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活了二十七八年吧。
也许老人们说得对,小孩子走路脚上不能没根,杨小的早逝或许是一个证明。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渔夫”的自白
他叫于夫,但我们都叫他“渔夫”,是说他特别会钓鱼。他钓鱼不是在河边,却是在人群中。一天洒酣耳热之际,他讲起他的“钓鱼”经历:
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