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4/4页)
救了那个暂时没有死去的小男孩,并充当其父亲。
而咏咪此时所做的却是帮助鲁报复那群丧尽天良买卖器官的人。这些买卖器官的人无论对有钱阶层还是无钱阶层都是障碍,但实际上,他们之所以能生存恰恰因为他们是依靠有钱阶层得以寄生的,所以实质上,虽然不代表有钱阶层,对无产者的危害却是等同的。当咏咪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交到这些人手中时,实际上是一种嘲弄,丝毫没有唤起良知的意味。
在鲁复仇的同时,老板也找到了咏咪,用电器这代表着绝对现代化的东西杀死了咏咪,后来抓获鲁的时候,老板也用到了这个电器,对于无产者来说,也许现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或说最致命的伤害,而有钱者之所以有钱的主要工业原因便是有了电这种能源力量。
服毒的小男孩终于死去,基本完成报复的老板再也不承认自己是那个小孩子的父亲,完成报复就意味着他要重新回归自己的有钱人阶层,良心在杀戮中已经丧失了,虽然他知道穷人也许并不是坏人,但穷人若破坏了富人的生活,那只有消灭掉,这是有钱人必须维护的东西。
鲁的死在情理之中,死在水中被彻底释放掉,被榨干了,流尽了。
当我们为影片中过多血腥暴力的手段而感到五脏空虚,而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类似于自虐的情节与镜头挑战时,往往会忽略了影片传达出的导演的社会欲望(我更希望这是一种社会欲望而不是政治欲望,因为贫富差异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东西)。对于此片来说,线索肯定是复仇的,只是在人物视点上做了一个转换,从鲁到老板,但其精神内涵的线索却是咏咪这个人。在我看来,读懂这个人就读懂了整部影片。
至于那些镜头语言与血淋淋的情节设置,其对残忍的夸张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当然,少儿不宜!
韩兮
2006…10…12于通州 。 想看书来
《蓝宇》:同志不同志
四年前,网上有一篇小说名叫《北京故事》,讲述的是关于同性恋之间的话题。说句实在话,那部作品并不很好,因为有大量的*描写,所以它倒着实也有了一群读者。可是即便这样,许多人还是为此而流了泪。没过多久,根据这部小说改篇的电影《蓝宇》在金马奖上大露风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钦佩关锦鹏的眼光的同时,也很欣赏改编者的水平,因为我实在没有看出这部小说的影视功能。于是,我买了盘,但观影的结果却令我并不十分满意,想来,《蓝宇》的得奖也正迎合了电影界所说的那个预言:同性恋题材的剧作或影片一定能够得到反响的。
为了可以清楚地说说《蓝宇》,我必须先谈谈对于那部小说的认识。正如前面所说,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但问题是的确有一些朋友(其中有很多是女性)为它而流了泪,原因是因为它很感人。无论讲不讲学术上的母题思维,我必须承认感人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但问题是《北京故事》的感人之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当蓝宇与悍东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时候,作品的感人激调已经确立了,当蓝宇对悍东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忠贞时,那感人的情感已确确实实的化为爱而升华了,我想,这是一种爱与宽容与自由的结合。所以,这样的作品对于那些女性读者来说是再好不过的表示自己爱心的机会,于是,她们感动了,甚至哭泣了。
现在我似乎可以说说《蓝宇》了。悍东深沉的独白作为开篇,配上阴霾的镜像,很明显,这就是一部为了感动你而拍摄的影片,于是许多人都落入了导演的掌握之中。作为导演关锦鹏,我想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他自己的身份,主要是要感动自己,只不过观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