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3/5页)
她同乡有一位男子,看到她长得美丽动人,家中又时常无人,便心生邪念,经常借故与她接近,关心、体贴、照顾她。她十分感激这位男子,并渐渐地喜欢上了他。最终两人都无法自持,姘居在一起。阎妻最初也觉得对不起在外的丈夫,但后来,不但不知羞耻,反而更加放肆,并且同时与三四个男人勾搭在一起。她这种*行为,很快就在乡村中传开了。
同乡告诉了阎群儿此事。阎群儿怒火上升,决定要亲手杀死这个*。他回到家中,立即对妻子实行拷打,发誓要杀死她。后来,阎妻跑掉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丈夫是决不会宽恕的,索性就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写了封诬告信,说丈夫与九个同乡抢了校尉陈贵的家。
阎妻贿赂了刑部衙门的主管,主管并没有调查此事,就将其交给御史审核。御史官也是敷衍了事,将阎群儿等人全部判处斩首,理由便是抢劫校尉的家,阴谋造反。阎群儿、李宣等人对判决结果十分气愤,上诉至都察院,申明他们是被阎妻诬告的。同时,义勇卫军的将士们也上奏朝廷,证明阎群儿等人是清白的,并指责刑部衙门、御史冤枉好人。最后恳请宣宗皇帝明察。
宣宗得到这道上奏后,立即责令都察院对此案必须认真审核,不能枉杀好人。都察院接到谕旨后,立即派人对此案始末进行详细调查,最后查明,阎群儿等人并没有抢劫校尉陈规的家,阎妻所言纯属诬告;又查明阎妻确实与他人有*行为。最后,阎群儿等人无罪释放,而阎妻也因诬告丈夫,受到应有的惩罚。
第五章:中国和世界的时差(9)
……
这件发生在明王朝开国第五十八年的案子至少向我们透露出几条信息:
一、 贪污之风几乎已渗透到朝廷的各个领域;
二、 官员们歌舞升平、人浮于事;
三、 当时妇人性观念开放;(明朝中后期*成风,很可能由此时开始萌发)
四、 宣宗皇帝明察秋毫、亲力亲为。
吏治*是明王朝开国六十年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宣宗推行“仁政”,但仁政之下多有不法之徒。
但是,只靠皇帝一人纠正冤假错案,谈何容易!宣宗在位时,多次颁布谕旨,告诫臣下选择人才的重要性。他说:“我作为天下人民的父母,身系天下万民的安危,由于政事的繁多,我应选拔有贤才的人和我共理。君臣合作,共同治理天下”。他指出当前选择官吏中存在的弊端:第一,以前各部门官员有定额,各尽其职;如今官员增多,人浮于事,故应裁掉这些苟且偷安不理政事之人。第二,在以前,援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以吏员为官很少;而近来,每年可达一千多人,不分贤与才,一律使用,使许多贪赃枉法之徒,祸害人民,这便促使务必要将污吏裁治。第三,许多选拔上来的官吏,不是靠亲戚关系,就是收贿荐举等,都不是靠真才实学、公平竞争选拔上来的,这些人大都不称职,必须严加核实。第四,在官吏的考核中,徇私情的情况是存在的。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提拔,而资格老的,贪污腐化、软弱无能的人,却得以提拔。这样,不会有公平可言。依仗权贵亲戚的关系而获得较好的职位,长期下去,吏治将会更加*,这将危害国家和百姓。只有将此革除,真正的人才才可以受到提拔。
应该说,600年前的封建皇帝能有这样清醒的认识的难能可贵的。事实上,宣宗即位后,为提高关员的质量,改革了科举取士法,通过人保人的方法来实现,即定会试,实行南北取士。宣宗一方面选贤才,一方面罢免庸才。仅公元1428年,就将二百多官员削职为民,同时又让大臣们举荐贤才。这样,从朝中到朝外官,官员中产生了许多新的骨干,一时间,朝廷人才济济。
可惜,宣宗寿命太短,只三十七岁便离开了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