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乱臣,遍地贼子”:东秦军阀问题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上) (第3/6页)
然完成了内地的统一,但北方游牧民族鲜卑势力正值强盛,“频犯边鄙,杀害长吏,掳掠百姓,颇为祸患。”6西南的蛮爨,东南的山越等,也都威胁着秦帝国的边境,高帝又不得不依靠武将集团来保卫帝国的安全(如扬州牧冉季去世后,高帝又用武将张骁为扬州牧)。因此,高帝在位时期,对武将集团的限制是非常有限的。
高帝去世之后,秦帝国经历了第一次政治变动,即太宗的“讨不孝”事件。太宗以藩王举兵,进攻中央,讨伐“废太子”,在此之时,地方各州的态度与倾向极为重要。而废太子缺乏战功,军营经历少,“好文房之事,频与墨客交通”7,是与文臣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与当时控制地方各州的武将们却没有太大交集。相反,太宗皇帝军营经历多,战功卓着,“频立战绩,名震大漠”8,与武将集团站在同一战线上。因此,当“讨不孝”事件爆发后,与太宗曾有共事经历的冀州勋将赵政、幽州勋将赵之扬公开支持并帮助太宗,其他诸州多持观望状态,而实际上对于当时的局势来说,作为理应听从中央命令的地方各州不支持中央,也就等同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太宗(都云令对此即表达了批评,见下引《高齐武缪公世家》都云令注):
?太宗讨不孝,书召之扬、政。赵政曩与太宗共平晋方,之扬又娄与太宗同抗鲜卑,情好颇密,而太宗许二赵以将尊(注曰:谓事成之后,高尊其官位),二赵遂助太宗,表从讨不孝,转运兵粮以资太宗(注曰:而身不往者,盖犹欲观望也)。9
?高帝崩,废太子秘不发丧,太宗讨不孝,废太子惧,召圣王入洛,平(王平,时为凉州牧)谏王(圣王)曰:“皇家内事,太子不发丧,于礼有亏,小狼王又骁勇,王盍如此?”王虽不听,而太宗闻之,稍喜。10
?二十二年,太宗讨不孝,檄文各州,太子亦檄,二文并至,玉弟青州司马兼济南太守岳问曰:“君侯何如?”玉曰:“此皇家内事耳,你我兄弟但保州不为寇盗而已。”(注曰:臣以为,天子之使岳牧,出则守土,入则匡主,何以“皇家内事”而袖手乎?臣窃以为不然)?
?太宗讨不孝,传檄兖州,废太子亦召成(任成),成两不应答,守境而已,人或劝之,其但曰:“宁无盛功,不可有过矣。”?
?开阳末,太宗讨不孝,时提(刘提)疾笃卧病,竟不能决策,遂惟待时势耳。?
?太宗讨不孝,废太子与太宗檄文并到,骁问其长史景正曰:“何以抉择?”正对曰:“君岂有三公之命邪?”骁对曰:“我一介武夫,何敢贪三公?”正对曰:“君藩牧吴越,都督全州,三公二台之外,几位极人臣。今太子、小狼王者,并秦家血脉,又各言据理,君既无登三公之心,何以弃此而从彼邪?若有差池,欲复求州牧,其可得乎?但守境安民,谨防山越生事,足矣。”骁从其言,遂保境而不示向背,并报书太宗与废太子,言山越窥伺,不能迁身。?
郜觉在《开皇四名将别传》中,对当时的局面有所介绍:
?案,时皇朝诸部,青州齐文宣公、兖州魏武庄公、交州九真武安公、凉州王平、益州刘提及骁(张骁,时为扬州刺史)并不示依从,惟圣王以雍州、明王以荆州、豫州以州牧严豫方卒而为洛阳遣使所发,得以兵助废太子。而太宗以并州精甲,从二赵幽、冀之骑士,势力甚盛,遂得克废太子。?
故而可以说,太宗能够成功“讨不孝”,夺得帝位,极大程度上依靠了武将勋贵的帮助,而武将勋贵经历“讨不孝”之后,独立性也有所增强。
但太宗作为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自然不能放纵武将势力等增长,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太宗选择采取了较为缓和的方式来削弱武将在地方上的力量:设置节度使。
关于设置节度使,《前秦书?通纪》中记载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