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乱臣,遍地贼子”:东秦军阀问题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上) (第4/6页)
?(昌武元年)十二月,诏立卢龙、范阳、雁门、姑臧、东莱、剑南、朔方七镇,各设节度使,统将兵,不为州府所制,无战时亦行屯田之法。以赵之扬为卢龙节度使,赵政为范阳节度使,公孙禾为雁门节度使,王平为姑臧节度使,高玉为东莱节度使(注曰:高玉者,高岁弟也,高岁往年薨,史以其德行不佳,不录于《通纪》),李忠为剑南节度使,何超为朔方节度使。斯人除何超非为州牧,缘雍州牧为圣王也,余人则各兼为州牧。?
按记载,节度使与刺史高度重合,似乎其设置并无意义,但杨聆在《军兵志》中进行了解释:
?洎乎太宗昌武中,遂思强干弱枝,乃增设卢龙、范阳、雁门、姑臧、东莱、剑南、朔方七镇,各置节度使,统将兵,不为州府所制,无战时亦行屯田之法,权使州牧兼摄,以期徐缓图之,奈何赵氏篡逆,业力中折。?
太宗皇帝所设节度使,虽然最开始由刺史兼任,但其在权力上实现了“军政分离”,太宗的计划是,在此基础上,逐渐使“节度使”与“刺史”非同一人,进而实现军权与行政权的分离,以打击地方力量,消除地方割据倾向。只不过事与愿违,其努力由于太宗英年早逝,杨零专权,赵氏篡位,被迫中断了。
除了设置节度使之外,太宗还采取了其他的一些措施,以增强中央或皇室的力量,以加强中央集权,包括:
1.改组禁军,加强中央禁军的力量。太宗在夺得皇位后,对中央禁军进行了改组,分为中军与内军,并将人数增加了一倍,设置了两名“中二千石”的禁军领将:
?太宗诛讨不孝,奉纂辰极,乃废典军校尉,分禁军为中军、内军,各增其员与旧禁军同,分设中领军、中护军,皆秩中二千石。始以陈瑞为中领军,总督中军,巡警皇城;马境为中护军,总督内军,扞保禁宫。领、护之下又有领军校尉、护军校尉,秩二千石;校尉下有中尉各二员,中千石;中尉下有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
2.使诸子孙就国,掌握地方力量。太宗对其得以幸存的诸子孙,都进行了实封,使其掌握地方力量,甚至还将扬州牧一职给了诸子中较有名才的宋公,并使较为武勇的唐公跟随协助宋公:
?昌武元年,封(秦裒)为吴国公。四年,之国,以吴郡顾途为吴国内史……昌武元年,封(秦它)为闽国公。四年,之国(笔者注:按《光宗本纪》,闽国属郡为会稽)……昌武元年,(秦玉)以嫡孙封为巴国公,四年,之国。?
?昌武元年,封(秦良)莒公。太宗欲以之为太守,晋王请曰:“儿臣不乐世务,若拜守令,恐上污父皇圣明,下负百姓安生,惟请单以王之国,谈学以终鄙志。”太宗叹曰:“此儿恐不能成事矣。”遂许晋王白衣之国。?
?昌武元年,封(秦宁)宋公,四年之国,会扬州牧张骁病卒,太宗欲树宗子于藩州,以宋王有材华,遂拜宋王为持节、都督扬州诸兵事、扬州牧。?
?昌武元年,封(秦京)舒国公,四年之国,会宋王牧扬州,太宗惧门阀士族难宋王,遂又以唐王为庐江太守,特诏以京师禁军二千人随之郡,声言备讨山寇,实则守卫江西。?
3.扶持外戚势力。“太宗还积极扶持后族,大力提拔杨氏的兄长杨零,至于将杨零纳入顾命名单之中。太宗将杨零纳入顾命名单之中,主要是以外戚势力为一支力量,试图与门阀、军阀实现权力平衡,保证秦王朝的稳定……”?
4.对于不是原本独立力量的各州(即荆州、兖州、青州、交州之外),州牧去世后,太宗大多未使其官位世袭,而是另命州牧。如益州牧刘提去世后,以李忠继任;扬州牧张骁去世后,以秦宁继任等。
5.任命从晋阳跟随入京的功臣为州牧。如任用公孙禾为并州牧,何超为雍州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