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蜈蚣岭 (第1/4页)

在骑兵大营和众人又玩笑了片刻,李俊接着去往了后军步战队大营。

后军步战队被分为了前出押送粮草和压阵垫后的两支队伍,但是随着不少运送棉服和箭矢等战备物资的车队加入,人数和车辆马匹牲畜倒也着实不少,与前面三个大营相比,倒也不觉得冷清。

当然,由于要分配人手看管物资,况且车队和后军也还没混到特别热络,所以后军步战队营地里的篝火,就分为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拢。

李俊一进后军大营,便早早有卫兵去里面通报了。不多时,汪平和一个中年汉子一起迎了过来。

几人见面后互相打了招呼,知道这中年汉子姓赵,大家都叫一声赵大哥,李俊便对中年人也如此称呼。

赵大哥不敢在校尉面前称兄道弟,只是一个劲儿地赔笑,带着指挥使校尉视察物资储存的情况。

本次随军押运物资的一共有四十多人,其中有一伙是丰州营派出的老兵,剩下的三十多个人,都是府衙从丰州抽调来的民夫和徭役。

李俊仔细视察了物资车队,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各种物资分门别类井井有条,于是派人去叫了前面三个大营的弟兄,让他们各自多派几个代表前来观摩学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就是所谓的实践出真知,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手上,都是有真功夫的,就连这物资储备和运输环节也一样。

李俊觉得机会难得,让赵大哥和丰州营押运老兵二人,现场给镇北营新军的小兵头们指导了起来。

对赵大哥来说,跟着朔方军出征过好多次了,何尝有过这样的机会,能在一帮兵头子面前指点江山充个大师傅?

赵大哥心中生出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态,对校尉少将军这份抬举和尊重无比珍视,于是给大伙极其认真地演示操作起来,恨不得把半辈子总结出来的心得,一次性全部给倒出来。

赵大哥讲得头头是道,众兄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些知识和心得,在外行人看起来只是不起眼的边缘辅助,但是上过战场的内行人才明白,打仗又何尝不是个资源和人手的分配整合过程?

于细微处见真章,这话放在战场上,没有毛病。

天色愈发晚了,各营地里还有不少工作要靠这些兵头们安排。李俊见精华部分已经演示个差不多了,便吩咐大伙今晚姑且先散了,后面有机会继续切磋。

大伙听了个意犹未尽,从战略物资的储备、调度和后勤等环节,对战争的理解竟得到了不少的升华。但大家也知道,现在毕竟是在行军途中,于是各自领命回到营地,带着刚刚收获的心得,把营中各项工作查漏补缺了。

李俊也回到了营帐里,他心里升起一个念头:像这个民夫出身的赵大哥,还有之前匠人出身的鲁大匠,这些平凡的百姓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却因为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总结出了大量务实的经验和知识。如果能创造一个平台或提供一个机会出来,把这劳动者的经验、知识、心得、甚至思想,全部都系统化地总结出来,再系统化地传承下去,大唐日后何愁培养不出大量优秀的理工类人才?

翌日天微微亮,各大营都已炊烟袅袅,大伙都已投身到整备出发的准备工作中了。

今晚,镇北营大军将会抵达此行最大的隘口—蜈蚣岭。

蜈蚣岭隘口的风要是小一些的话,倒也不愁见缝插针地搭建起零散的营地出来,届时也能让大伙吃上口热乎饭。

可如果山口的风太大,那只能让大军四散开找一些背风处避避寒风。到这种时候,能倚着碎石很多的山坡把帐篷搭起来就不错了。还想生火吃热饭?火引燃引不燃就是个问题,纵是离开山路在山坡上把火给引燃了,风助火势,保不准就能引发一场大的山火,别把大军的整个营地都给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