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2/4页)

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因素与贾府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营缮郎大概就是抄抄写写,养生堂就是现在的孤儿院。也说是说,秦可卿是一个非常低级的小官吏从孤儿院里抱来的一个来历不明的孤儿。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出身非常低微的女人怎么会成为贵公子贾蓉之妻的呢?秦业与贾家到底有什么瓜葛呢?

作者对她的叙述和描写。第五回中,写贾母带着宝玉等到宁府赏梅,宝玉到可卿的房中睡午觉,曹雪芹是这样写的: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央设着寿阳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上面的每一句都强烈暗示了可卿的*。但她却是贾母心目中“是个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第五回);她自己也说:“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子似的待。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倒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无不和我好的。(第十一回)”她死后;”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第十三回)”。这样描写固然有表现贾家富贵的因素,但可以肯定其中有极为强烈的暗示作用。就是在可卿的睡床上,宝玉做了青春期的第一个性梦。第五回这样写道:“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袅娜,则又如黛玉”这个女子就是可卿。所以有人说,第六回中,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已经不是初试了,宝玉的第一次*的对象是可卿。

死得很神秘。可卿是十二钗中死得最早的一个,到了第十三回,可以说整个红楼故事还没有展开,作者就让可卿死了。

说她死得神秘,首先是死因很神秘。第五、七回中,贾母一干人到宁府赏梅,可卿还没有任何生病的交待。到了第十回中,也不过说她“经期有两个多月没来。。。。到了下半天就懒怠动,话也懒怠说,眼神也发眩。”到了第十一回,病却突然严重起来。到了第十三回,可卿就去世了。秦氏为何而死,书中用了两句话:“(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二是秦氏临死前给凤姐托了个梦,也与她的身份和情况很不相称。下面是她临死前托梦给凤姐时说的话:

“婶婶,你是个脂粉队内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保永全了。”

“目今祖茔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虑后,临期恐后悔无益矣。”

秦氏死的时候,贾家正是上升时期,“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鼎盛时期还没有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道理贾赦、贾政这些人认识不到,衰败的日子怎么过他们也考虑不到,却让秦氏考虑到了,这能不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