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4页)

怪吗?

三是秦氏死后,众人的表现很奇怪。 她的公公贾珍如丧考妣,“哭的泪人一般”,对秦氏丧事的料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尽我所有”,花1000两银子买了原准备给忠义王老千岁的樯木棺材。而她的婆婆尤氏却不早不迟犯了旧疾,不能理事。更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小字辈去世了,竟然来了六个国公、四个郡王还有侯、伯等,不计其数。四个王府还专门搭了祭棚。而宁国府的第一“首长”贾敬去世却不见一个达官贵人,只说“宾客如云,自铁槛寺到宁府,夹路看的何止数万人。”

正是因为秦可卿在书中好象是云遮雾罩,引起了众多红学家的猜测。著名作家刘心武认为,她是康熙太子胤衤乃的女儿,因为避祸,寄养在宁府里。刘心武为论证这一观点,专门发展出了一门“秦学”。对这一观点,我们不妨采取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态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可卿的真正死因是自缢。她因为与其公公贾珍在天香楼里偷情,被丫环撞见,含羞自缢。这既有书里面的证据,又有脂批的证据。书中的证据,一是第五回中,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最后说的就是秦可卿,画面是“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二是秦氏死后,她的丫头瑞珠也“触柱而亡”,实际上就是她撞见秦氏与贾珍偷情,知道了这样天大的秘密,不自杀贾珍也不会让她活下去。三是第七回中,宁府的仆人焦大骂说:“。。。那成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里的“爬灰”就是指贾珍和秦氏。三是第一百十一回,写鸳鸯自缢前的情形:“(鸳鸯)只见灯光惨淡,隐隐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子,好似要上吊的样子。。。。这是东府里的小蓉大奶奶啊。”

脂批是最直接的证据。甲戌本第十三回末,有一条脂批: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籫’‘更衣’诸文。”

这就是为什么第十三回篇幅比别回短的原因了。

值得一提的是,可卿的弟弟秦钟在可卿死了之后,也马上死了(第十六回),是书中死得最早的两个人。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很值得我们体味的。

再说妙玉。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不是贾家的女儿,就是贾家的媳妇或亲戚,只有妙玉不是,她只是寄居在荣府的一个尼姑。第十七、十八回中这样交待她的来历:

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得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去。”

后来经王夫人批准,下贴请到贾府。也就是说,妙玉只不过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但她却非常不简单。第五回《世难容》中说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第四十一回中,她请宝钗、黛玉、宝玉吃茶,拿出的三个茶杯,一个上面有小字“晋王恺珍玩”,一个有小字“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个是贾家也找不出一只绿玉斗。这些都说明,妙玉之家的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