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四 (第5/7页)

人人都可以了脱生死了。

光前年曾刻安士全书(文钞中有二序,可知大概)板存扬州,各经房皆为流通。诚淑世善民之要书也。

我前年曾经刻印《安士全书》(《文钞》中有《安士全书》的两个序,看后可以知道书中的大概。)刻板保存在扬州,各地经房都有流通。确实是挽救世风,教导民众向善的重要书籍啊。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

念佛所注重的是往生,念到极处,也能明心见性,并非对于现世完全没有利益。从前,被称为“明教大师”的嵩禅师,每日功课都要念十万声的观音圣号,后来对于世间的经书,都能不读而知。

当看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方可知念佛之妙。而光之芜钞,屡屡言之。居士谓现世无益者,不但未深体净宗诸经论,即光钞亦属走马观灯,未暇详究耳。

应当看《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就可以知道念佛的妙处。我在《文钞》中也反复地提到了。你说念佛对现世没有利益,这说明你不但没有深刻体会净土诸经论的道理,而且对我的《文钞》也只是走马观灯地读了一下,并没有详细深究其中的道理啊。

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纲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

戒律不单单是粗略地针对言语行为来说的。如果内心不恪守诚敬,就是犯戒。而因果又是戒律中的框架和统领。假如人不知道因果,或是瞒因昧果 (对于所造作的身口意前因有所遮掩,对于所招感的果报感到冤屈无辜) ,都属于违犯戒律。

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须知如来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绝无惑业未断,得了脱者。

念佛之人,起心动念应常常与佛相合。那么就是律、教、禅、净,一道齐行了。必须知道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门,都必须断惑证真,才可以了生脱死。绝对没有惑业还没断除干净,就了脱生死的。

念佛法门,断惑业者往生,则速证法身。具惑业者往生,已超登圣地。一则全仗自力,一则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二者难易,奚啻天渊。

修行念佛法门,已经断除惑业的人往生后,就立即可以证得法身;仍有惑业未断的人往生后,也已经超越凡俗高登圣地。一个是全仗自力 (指其他法门) ;一个是全仗佛力,又兼仗自力 (指净土法门) 。二者证道的难易程度,何止是天渊之别。

每有聪明人,涉猎禅书,觉其有味,遂欲以禅自命,拟为通方高人。皆属不知禅净所以,妄自尊大之流类。如是知见,断断不可依从。依之则了生脱死,恐经尘点劫数,尚无望也。祈细阅光文钞自知。

时常有一些聪明人,涉猎了一些讲述禅宗的书籍,觉得很有味道,于是自命为是禅宗行人,还打算成为通达各个法门的高人。这些都是不知道禅宗和净土的所以然,妄自尊大的人。这种知见万万不可依从。如果依从这种知见去修行,想了生脱死,恐怕要经历尘点般的劫数,也仍然没有希望啊。与吴璧华居士书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

我们众生的心性,和佛是一样的。只因为我们迷惑背离了本性,所以才轮回不息。如来慈悲怜悯我们,随顺众生的根机宣说不同的法门,使一切众生都能就路回家。

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

所说的法门虽然很多,有两种尤为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