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五 (第5/7页)
以错误领会。
观想一法虽好。必须了知所见佛像,乃属唯心所现。若认做心外之境,或致着魔发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现者,虽其像历历明明,实非块然一物。若认做外境,作块然实有,便成魔境矣。
观想念佛一法虽然好。但必须清晰地知道所见到的佛像,是唯心所现的。如果当成了心外的境界,或许会导致着魔发狂,不可不知。唯心所现,就是指虽然佛像历历分明,然而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形体。若将见到的佛像认做是外境,认作有形的实体,便成魔境了。
合眼开眼,但取合宜可也。兼持观音圣号,甚有恃怙。一切人皆宜如此修之。作事时,不能念兹在兹者。以未到一心不乱境界,则心无二用,难免间隔。苟能常存觉照,亦无所碍。
闭眼念佛、还是睁眼念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就可以了。 (每日念佛) 兼持观世音菩萨圣号,会得到很大的依靠庇佑,一切人都应该如此来修持。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够念念在佛号上,是因为没有到一心不乱的境界,那么心无二用,难免就有间杂隔断。 (这种情况下) 只要能够常常存有觉照,也没有什么妨碍。
人须各守本分。汝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职业极闲,最易修持。不于此境,真实用功,而妄欲出家修行。汝出家有此好机缘,专心办道乎。不知出家有出家之事,谁能一事不理。即如光了无一事,亦几终岁长忙,无暇专心念佛。况其余者哉。祈随分随力修持,勿作分外之想,则幸甚。
人必须各守本分。你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职业很闲,最容易修持。不在这个环境中,真实用功,而妄想要出家修行。你出家有你现在这样的好机缘,专心办道吗?殊不知出家有出家的事情,谁能够什么事都不管。即便像我一件事也不管,也还是几乎整年都在忙,没有空专心念佛,何况其余的人呢?祈望你随分随力地修持,不要作分外的妄想,那么就非常庆幸了。复马契西居士书六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己胸膈膨胀,头晕神疲。再不自重,必致吐血。轻则便成废疾,重则或致陨命。反贻 (y i) 人谓汝学佛修行,不唯无益,而反受损。
修行的人,要息心静养。你法名为静庵,为什么不顾名思义,而要一味地没事找事,弄得一切人都讨厌你,也弄得自己胸胀头晕,精神疲倦。如果再不自我保重,必定导致吐血。轻则成为残疾,重则或许导致丧失生命。反而给人留下话柄,说你学佛修行,不但没有利益,反而受到损害。
从兹一班无知,遂谓佛法之咎。因之诽谤阻遏,断人善根。不知由汝不依佛教而行之所致也。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
从此一班无知的人,就认为这是佛法的过错,因此对佛法加以诽谤阻止,断人善根。殊不知这是由于你不依从佛教而行所导致的啊。你自己必须知道好歹。修行要各尽自己的本分,沉潜修持,默契于心,方才可以。
汝之病,皆尔自取,谓之何哉。急急改过,摄心念佛,即经典亦暂且勿看。过一二月,便可复原。不然,即绝交。他日再见,一任情同陌路而已。
你的病,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还会是是什么原因呢?赶紧改正过失,摄心念佛,就是 (佛法) 经典也暂且不要看。过一、二个月,身体就可以复原。不然的话,就绝交。他日再见到,一概像陌生人一样对待 。复马契西居士书七
名者,实之表。有实有名,亦不为荣。何以故。以属本分故。无实得名,辱孰甚焉。况欲张罗,动人视听,必致遍登报纸,彼于表彰处,必加一番疑议,则成欺世盗名之实案矣。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故不得不一再详告也。
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