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五十二 (第4/9页)
子的弟子子产将别人送来的鱼,畜养起来,不忍宰杀;随侯在路上遇到蛇被困而加以救济;杨宝救护受伤的黄雀。这都是因为古代圣贤们把动物与人同等看待并给与同样的关怀和爱护,但是他们还不知道这些动物以及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辗转升沉在六道当中,互相成为怨家亲人,以及将来决定成佛等这些义理。
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
等到佛法传来东土,三世因果,以及众生、佛、心性,三者平等无二的道理,阐明于世间。凡是大圣大贤之人,没有不以戒杀放生,作为挽救杀劫来培植福果,止息刀兵而乐享天年的基础。
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云,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
明朝愿云禅师的戒杀诗中说:“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说:“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所以知道戒杀放生,这是铲除根本源头的济世良谋啊!
故陈智者大师,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四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
所以陈朝智者大师,买浙江临海市捕鱼场所六十多户,方圆四百多里作为放生池。请陈后主下诏命国子祭酒徐孝克撰写《天台山修禅寺智领禅师放生碑文》,树碑立石,禁止渔捕。有偷捕的人稍有动静就得祸。
直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敕颜真卿撰碑文,并书丹。有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 (q in g) 域中而蒙福,承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 (ku i) 之前古,曾何仿佛。
一直到了唐朝贞观年中,情形还是如此。唐肃宗干元二年,下诏天下各州各自建立放生池,敕命颜真卿撰写《天下放生池碑铭》的碑文,并且用红笔写在碑上加以凿刻。碑文中说:“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仿佛。”
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以来,景仰高风,慈济物类之缁素通人,何可胜数。
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告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就是宋朝的放生池啊!明朝的莲池大师建立放生池在杭州的上方寺、长寿庵二个地方。大师的《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到现在三百多年以来,景仰大师高超风范,慈济水陆众生的僧俗通达之人,说也说不完啊!
或曰,鳏 (gu ān ) 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
有人说:贫苦无依,种种困苦的人,到处都是。为何不去周济他们,而急于解救不相关涉的畜生类。这当中的缓急轻重,不是倒置了吗?
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
回答说:您未能知道如来教人戒杀放生的所以然啊!人与动物虽然不同,但是佛性是相同的。它们因为恶业而沦落成为异类,我因为善业幸运得到人身。如果不加以悯恤,恣情任意去吃。一旦我的福报享尽,它的罪业报尽,难免要从头偿还,来充它们的口腹。
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
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