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 (第5/6页)
法道流通,如春回禹甸,日朗尧天。无一处一人,不蒙其光明,沐其含育也。
昨天接到你写的信和哀启(译者注:旧时一种由死者亲属叙述死者生平及临终情况的文章,一般附在讣闻之后发送亲友) ,读后,不禁悲伤感叹不已。诸佛菩萨以及法身大士,因为哀悯怜念众生的缘故,示现出生在世间,隐藏光芒与众生共事,来施行教化。示现为男子或女子,或者国王、大臣,皇后、妃子、贤女,以及贫穷下贱之流,使得众生亲眼看见(他们的事迹) 而受到感动启发,从而随地随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佛乘的境地。这样一来,佛法的流通,如同太阳照耀着春天的大地,没有一个地方不蒙受光明;又好似时间回到了唐尧和夏禹的时代,没有一个人不得到化育啊。
观太夫人一生行迹,及临终景象。(光)前所谓乘愿轮以示生,居坤维而说法者,为的确之极。
根据你母亲一生的行为事迹,以及临终的景象来看:我前面所说的,乘愿力之轮来示现生死,居妇女地位而演说佛法,是确切到了极点。
(光)虚受男身,滥厕僧伦,四十年来,于法门毫无裨益。读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机之书,直欲愧死。而朝暮礼诵时回向,乃摅我愚诚。尚望太夫人慈愍,挽弥陀圣众,以速度我,何可谓为法施。
我徒劳地受身为男子,在僧人的行列中滥竽充数,四十年来,对于佛门丝毫没有贡献。读到你母亲急切地流通大藏经,刻印契理契机的佛法书籍(这些事迹) ,几乎要惭愧而死了。至于早晚礼拜诵经时(为太夫人) 回向,只是表达我一点庸愚的诚意而已。还祈望着太夫人慈悲怜愍我,快快挽随阿弥陀佛以及海会圣众来度我,哪里可以说成是法布施呢。
然不妨借此缘事,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当礼诵时,尚为诸佛回向,况示居凡位,于理又有何妨。
然而也不妨借着这个事情和缘份,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所以,博地凡夫在礼拜诵经之时,尚且要为诸佛回向。何况你母亲示现于凡夫地位,所以这样(为太夫人回向) 做在义理上就也没什么妨碍。
至于七中,及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何但丧期。以现今僧多懒惰,诵经则不会者多,而又其快如流,会而不熟,亦不能随念。纵有数十人,念者无几。唯念佛,则除非不发心,决无不能念之弊。又纵不肯念,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亦自利益不浅。此(光)绝不提倡作余道场之所以也。
至于打佛七的时候,及其他一切时间,一切事务当中,都应该以念佛为主,哪里只是丧期内才这样呢?因为现在的僧人有许多都比较懒惰,不会诵经。加上(法会中诵经) 诵得像流水一样快,会诵但不熟悉的人也不能随着诵念。就算有几十位僧人,能诵经的也没几个。只有念佛这件事,除非不发心,否则决对没有不能念的。另外,纵然不肯念佛,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也对自己有不小的利益。这就是我绝不提倡作其他佛事道场的原因。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
人在临终时,只有同声念佛这件事最有益于亡者。在亡者的神识还没离开的时候,为亡者沐浴或举行哀悼等举动,都会对亡者往生有很大妨碍。所以说修习净业的人,必须在平时,就和亲人眷属说明临终关怀及助念往生的事理,才不会被亲人眷属错用了情爱,(而使得往生受阻) 。
若过量大人,出格高士,正不必惧其被此牵挂耳。良由彼福德深厚,当秽业已灭,净境现前时。即在此时,其所见所闻,已非此间景象矣。
如果是过量大人或者出格高士,自然不必担心被家亲眷属障碍往生了。这是由于他们的福德深厚,正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