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入侵西奈半岛,但很显然以色列的这次军事行动得到了英法的支持,而他们的目标就是阻止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
苏伊士运河位于西奈半岛,它的开通把红海和地中海连接起来,因而大大减少了欧洲、北非与亚洲的海上里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价值。开通苏伊士运河的设想很早就被人提出来了,但没人知道这样做是否具有可行性,也不知道会耗费多大的代价,因而没人敢去付诸实践。直到1859年4月,一个名叫徳·雷赛布的法国人筹资创办了“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并从当时的埃及政府手中取得了特许权来开凿这条运河。
历时十年之后,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且一开通就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价值——大量的欧洲轮船频繁地穿越此运河往返于欧亚。很快,这条运河就引起了英国政府的特别重视。因为此运河大大缩短了与其印度殖民地的距离,将印度与英国本土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而,这对于英国政府加强对印度的贸易和控制将起着重要作用,而且19世纪末的大英帝国不会坐视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被他人控制,使其成为别人制衡自己的重要武器。1875年,当听说埃及赫迪夫(埃及统治者的称号)无力清偿债务,要出卖自己在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份时,英国人认为自己插手苏伊士运河的时机到了,于是他们果断地从埃及政府手里买下了其全部股份。这样一来,苏伊士运河开始被英法所控制。
1882年,英国派兵侵占埃及,将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并在运河区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基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民族主义开始兴起,反对殖民统治的运动此起彼伏。1952年,埃及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了埃及共和国。埃及共和国成立后,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宣告瓦解。1956年,作为自由军官组织的一员,纳赛尔当选为埃及总统。他一上任,就在当年7月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二战后,苏伊士运河成为欧洲石油运输的一个重要关口——他们的石油2/3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同时,苏伊士运河2/3的运载量运输的都是石油。石油的战略意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显露出来,而战后,石油成为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基础,是他们最大的经济产业,他们当然要确保自己的石油运输线,不能任由自己的咽喉让别人捏住。英国首相艾登在会见前苏联领导人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时就说:“对事关石油问题的苏伊士运河一事,我必须绝对的坦率,我们会为石油而战斗……我们没有石油就活不下去,我们不想被人掐死。”因而,英法两国决定联合以色列,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而以色列也愿意充当这次战争的急先锋。因为纳赛尔立志成为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徒的领袖,他把以色列视为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钉,处处对以色列采取敌对行动。比如禁止以色列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因而,以色列认为,要在阿拉伯世界的包围中谋求生存,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向对自己采取敌意的埃及采取军事打击,控制加沙和西奈半岛等更多的战略要地。1956年10月24日,英法高级外交和军事官员与以色列的高级代表团在巴黎郊外的塞夫勒进行了秘密会晤。三方约定,由以色列派出军队攻占西奈半岛,而英法则以保护运河为由出兵占领苏伊士运河,这就是所谓的塞夫勒协议。面对紧张的国际形势,埃及也做好了战争准备——10月23日,他们与叙利亚成立了在其控制下的联合军事指挥部,一旦战争爆发,则由埃及指挥叙利亚的部队。第二天,约旦也加入了这个联合军事指挥部。
2。 黑黄金的疯狂——中东战争背后的资源掠夺(2)
10月29日,以色列发动了对西奈半岛的进攻,同时,英法对外发表最后通牒,要求埃及将运河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