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页)
给他们。10月30日,英国出动飞机轰炸了埃及的飞机场,埃及军队则匆匆撤出西奈半岛。由于事先协调不力,英法军队未能及时赶到运河区,而纳赛尔则抢先组织人员将装载有大量石头、水泥的船只沉入苏伊士运河,成功地将河道堵塞,有效的阻止了英法战舰的逼近。同时,纳赛尔还命令埃及工程师们破坏了从伊拉克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此外,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也实行了对英法的石油禁运,致使西欧3/4的石油输入因此而中断。本来指望美国能填补因阿拉伯世界的封锁而造成的石油缺口,但此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忙于总统竞选,而且他对英法未经与美国商量就擅自出兵感到不快,他说:“谁发动了这场战争,就由谁自己去解决面临的石油问题,他们真是在自讨苦吃。”
西欧社会对石油依赖非常严重,他们很快就陷入到石油短缺带来的麻烦中,开始采取限制石油销售额、对石油征税、禁止私车在周末出行、将发电厂的燃料改为煤等措施控制石油的消耗。由于石油的短缺对西欧的经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所以他们很快就难以支撑下去了。11月底,英法向国际社会保证从苏伊士运河撤军,此时艾森豪威尔才促成中东紧急状态委员会采取行动撤销对西欧的石油封锁。同时,联合国紧急部队部署在以埃边境,致使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全面撤军。从此,苏伊士运河完全被埃及控制。
石油禁运帮助阿拉伯世界狠狠打击了英法等欧洲帝国主义国家,这使他们看到了石油武器的威力。因而当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时,他们再次联合起来挥舞手中的石油武器。
在两次中东战争的冲突下,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仇恨更深了。1967年,纳赛尔领导下的埃及决定对以色列采取军事打击行动。于是他命令部署在埃以边境的联合国紧急部队离开埃及。随后,在亚喀巴湾封锁以色列的航运,并切断了以色列南部的埃拉特港的交通。
纳赛尔一方面命令埃及部队开进西奈半岛,一方面向约旦空运士兵和军用物资,打算从约旦开辟一条打击以色列的战线。与此同时,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也开始向埃及集结,准备接受纳赛尔的统一指挥,挥师北上,攻打以色列。面对此形势,以色列决定趁阿拉伯军进攻之前,先发制人。6月5日凌晨,以色列空军首先出动,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埃及和其他交战国主要的空军力量消灭在地面上。随后,在空军的配合下,以色列的地面部队快速向前推进,不久就越过西奈,并很快到达苏伊士运河的东岸。在短短六天时间里,以色列就成功击溃了阿拉伯联军,占领了西奈、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
在以色列发动突袭的第二天,阿拉伯各国的重要官员们聚在一起商议,决定对与以色列友好国家(美国、英国、西德)实行石油禁运。到6月8日,虽然阿拉伯的石油出口只有平时的40%,但这次石油禁运的影响却非常有限,以至于很快就在阿拉伯世界中引起争议。他们不仅没能达成自己之前确定的目标,反而牺牲了减产期间的大量收益。到9月初,对美、英、德三国的石油禁运就不了了之了。
2。 黑黄金的疯狂——中东战争背后的资源掠夺(3)
为什么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威力无穷的石油武器此时却像被水湿了的火药——完全失效了呢?其实,这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的世界石油产量的井喷密切相关——石油产量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使石油进入到相对过剩时期。随着石油在工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石油开采的利润变得非常丰厚,因而世界各地的石油生产商都加大了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于是,一个个大油田相继在中东、北非、南美、印度尼西亚等地被发现。同时,早在六、七年前,美国为了预防未来可能的石油危机,就封闭了国内的部分油田。因而,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