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129集《妙法莲华经》 (第1/8页)

好书推荐: 巴士司機的蜜月

庚二、明本事 分二:辛一、初标时节人名;辛二、征释不轻之名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一十一面,我们看庚二的“明本事”。

这一科是本门流通的最后一品,也就是<常不轻菩萨品>。《法华经》的本门总共有六品。六品当中,我们分成三部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本门的序分主要就是<从地涌出品>的前半段。就是在法华会上,突然间从地涌出无量无边的法身菩萨。这些法身菩萨都是大智慧、大福德、大神通的境界。从地涌出到哪去了呢?住在空中。就引起了与会的诸大菩萨的疑惑:这些菩萨是怎么来的?是谁教化的?佛陀说,是我成佛以来教化他们的。那么,佛陀这个回答又引起了另外一个疑惑。为什么呢?因为“佛得道甚近,所成就甚多”。我们如果从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教化来看,他成道以来到他灭度只有四十九年的时间,他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当中去教化这么多的广大功德的法身菩萨呢?

所以,佛陀这个时候就从序分进入了正宗分,讲到<如来寿量品>,佛陀正式地开近显远。所以,我们对佛陀有全新的认识,其实所谓的佛陀,并不是我们看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够见闻觉知的这个佛相,不是。而是他背后的无形无相的法身的功德,具足常乐我净,他可以在一切的时间、一切的空间跟众生机感现形、感应道交、现身说法。所以,在整个本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佛陀有全新的认识——原来真正的佛陀是法身的功德。所以整个本门的正宗,从<从地涌出品>的后半段到<如来寿量品>,到<分别功德品>的前半段,总共两品,都在讲法身的功德,都在赞叹法身的功德,这个就是本门的正宗。

到了<分别功德品>的后半段,开始进入流通分了。流通分的第一部分讲到因果的理论。就是说,法身功德这么殊胜,我们如何踏出第一步呢?因地怎么修学呢?佛陀提出两个方法:第一个,现在四信;第二个,灭后五品。如果你有幸生长在佛世,利根人,你不用太多的读诵、书写,你只要从一念信解的观照,直接就可以进入到六根清净位的果位功德。那如果是我们这种生长在佛灭度以后的钝根人怎么办呢?那只能从一念随喜,透过读诵,透过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的历练,慢慢地进入六根清净位。所以,整个理论就是我们要怎么样从因位的一念信解,到达果位的六根清净。

这个六根清净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观照真如的时候,这种内观是没有相状的,没有相状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判定我们到底跟真如相应几分。这不像布施,你布施出去,来生马上就看到富贵;你忍辱,你马上就感召到来生的庄严。真如是无形无相的,当我们观照它、安住它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判定我们功德成就呢?

很简单,从你的六根去判断。你六根过去所攀缘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会慢慢地脱落。因为你过去是攀缘心,就像强力胶一样,而这个时候你六根还是六根,但是你六根表面那个粘性,那种攀缘心淡化了,所以六尘自然脱落。而这个时候,你的六根就是不可思议的六根,叫做清净的六根、庄严的六根取而代之,你所接触的六尘也会变化。心清净故,根清净;根清净故,尘清净。所以你看到你六根开始产生变化的时候,你就知道你与法身越来越近了。

所以,前面的理论是从一念随喜到六根清净的一个修学的理论,这个是流通分的前半段;到了<常不轻菩萨品>,佛陀举自己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从一念随喜到六根清净位的实际修学,来印证他老人家亲自怎么走过去的,怎么从一念随喜到六根清净,他怎么样的一个过程。佛陀把他自己实际发生的事情讲出来,给我们一点信心。

这个就是流通分的最后一品,一个修因得果的事证,来引证前面的理论。

庚二的“明本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