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集《妙法莲华经》 (第2/9页)

好书推荐: 巴士司機的蜜月

念的法不可思议,所以形成两种力量的修学,叫做莲花式的修学——外有莲花,内有莲子。

所以诸位,我们学《法华经》一定要知道一个问题(我再讲一次):解脱跟成佛是一码事,不是两码事,它是一佛乘。不是说你一定要把三界走完了,你才来修成佛之道,那你就太晚了,你这个起步太晚了。你越晚起步对你越不利,因为你这个法修了太久,我们看〈信解品〉,下一品就会知道,那个法执就越重,调整越困难。所以佛陀讲〈方便品〉的时候,佛陀就讲,为什么我要施设三乘的方便?因为凡夫在成佛之道他要先破除障碍,所以佛陀不得已必须要施设三乘的方便。但是你怎么在三乘当中跟一佛乘的一心真如的思想对接,这个就是本经要处理的问题。

好,我们看讲义的“身子领解”。

按照规矩,我们还是先把这个〈譬喻品〉的品目跟大意做一个说明。请大家打开今天所发的补充讲表,第十面。我们前面讲到法说一周,就是〈方便品〉;我们现在讲〈譬喻品〉,譬说一周。〈譬喻品〉附表第五。

,!

我们先来〈譬喻品〉的释义。这个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解释品目。

比况为“譬”,晓训为“喻”。托彼浅显事物,比类说明深妙义理,称为“譬喻”。本经前后共有七喻,此品独以譬喻立名者,因品中所说“三车一车”喻及“三界火宅”喻,为七喻中最全最多,而复在最前,所以独称〈譬喻品〉〉。

好,我们先解释“譬”跟“喻”这两个字。什么叫譬?比况为譬。就是佛陀用一种相似的浅显的事物来做一个比况。比况的目的是为什么呢?为了要“喻”,要能够使令我们对一个深妙道理正确地了知,叫做喻。这个喻就是了知,透过譬喻来了知深妙的义理。也就是说,我们假托浅显的事物,来比类说明深妙的义理,称为譬喻。

比方说,佛陀经常讲我们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有两种不同:一种是虚妄的生灭心,向外攀缘的心;一个是真实的心,是本具的。当然我们现在只知道攀缘的心。那么这两个心的关系,它是不二。“不二”的意思不是“一个”。什么叫不二呢?这个就很难理解了。它不是一,也不是二,它只能叫不二。那不二怎么了解?就比方说水。你看那个大海,当它平静的时候,全妄即真,它变成真心;当境界风一吹的时候,它变成波浪。波浪就有相状,就有变化,就变成虚妄的心。所以我们从波浪跟海水这两个譬喻,可以知道圣人的心跟凡夫的心的差别,他们两个都是水,但一个是波浪状的水,一个是平静的水。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比况,就是比喻。

那么本经其实前后有七个譬喻,我们解释一下。这个法华七喻是非常有名的:第一个就是〈譬喻品〉的火宅喻,〈信解品〉的穷子喻,〈药草喻品〉的云雨喻,〈化城喻品〉的化城喻,〈五百弟子授记品〉的系珠喻,〈安乐行品〉的髻珠喻,还有〈如来寿量品〉的良医喻。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三车一车”,还有一个“三界火宅”,这两种譬喻。这两个譬喻在法华七喻当中是最全,内容最完整,也最多,而且是最前面,所以独称〈譬喻品〉。

〈譬喻品〉的内容其实蛮多的。我们没有进入主题之前,先做一个纲要说明。〈譬喻品〉它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以大悲心来到人世间以后,本来想要度化众生,让一切众生成佛的。但是他亲眼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看到众生的身口意的障碍,就是三界火宅。他看到众生的法界起火了,整个三界陷入一片的火海。当然这个火有两种:一个内火,一个外火。内就是烦恼,外就是果报,外境。就是外境刺激你的烦恼,那个烦恼去造业;造了业以后,你又创造一个更不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又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