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5页)
唐晚期的朱温代唐。
两种对待方式都有很大风险,或许你说做到不偏不倚,做到“中庸”就好了。但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上还没有那位帝王在对自己亲族的处理问题上曾经做到过不偏不倚,做到“中庸”的。
因为人心,打出娘胎起,就长偏了。
刘禅也是人,而且不单是个人,还是个希望成为皇帝的人。所以对于同父异母的两个兄弟刘永、刘理,他也会要么纵容、要么刻薄。
而从结果上看,他选择了刻薄。
根据《三国志&;#8226;二妃子传&;#8226;附刘永传》记载“初,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陈寿在这里,将罪责一股脑推到了阉人黄皓身上。认为是“皓既信任用事”,才造成“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的人伦悲剧。
其实,这就好像是你将鱼放置在猫的食盘中,猫吃掉鱼,而我归罪于你将鱼丢在猫的食盘中一样。
猫之所以吃鱼,并不是因为鱼放在它的食盘中,而是因为它天性喜欢吃鱼,或者说它祖先世世代代吃鱼形成了吃鱼的本能。无论你把鱼放在那里,只要你控制不到鱼,猫最终都会吃了它。但如果你放在它盘子中的是一堆稻草,那就是你强迫它吃,恐怕它也是吃不下的。
黄皓,就好比那个食盘;刘禅就是一只贪嘴的老猫;至于刘永,则是一条鱼,而且是一条很腥很臭——很该死的鱼。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你说有错的究竟是蛋?还是苍蝇?
在成为皇帝之前,十几岁的刘禅,他与刘永、刘理,或者说这些孩子的母亲——刘备的新近枕边人们(刘永、刘理为异母所生,但没有记载究竟为何人)究竟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争斗呢?能引起后来刘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的可悲结局,这种“不到黄泉誓不相见”的仇恨,想必不会太小。但因为蜀汉的史籍资料实在少得可怜,详情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单凭刘禅“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这股狠劲判断,恐怕此事件造成的结果同样不愉快,同样的非比寻常。因为连刘永、刘理的生母资料——刘备最后那些女人们的资料,都压根没有被《三国志》收录。
若按照吴懿之妹(也就是后来的长乐宫穆皇后)嫁与刘备为妻后生下刘永、刘理兄弟的说法(参照《三国演义》)去判断,还有一件更恐怖的事情——那就是陈寿以“失其行事,故不为传”为名,甚至没在《三国志》中为吴懿立传。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是否吴懿兄妹,在对刘禅及刘永或刘理的皇位继承问题上有过激烈斗争呢?
乃至于在《三国志。邓张宗杨传》最后,没有立传那些人的简短记录中,才能找到关于吴懿的只言片语——“后主世,稍迁至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一个曾在刘备在世时贵为车骑将军的吴懿,在刘备死后被后主刘禅稍迁至骠骑将军记录便戛然而止,甚至连能够立传的历史资料都没有流传下来。恐怖啊,真的只是资料丢失吗?一个国家能糊涂到把自己国防部部长的资料都丢失了?实在难以想象其中的开始与终结过程。
再从《三国志》中有限的线索推断。身为骠骑将军吴懿之妹,贵为蜀汉国母,被封皇后,后来更成为皇太后的吴夫人处境看则显得更加奇怪。因为《三国志。二妃子传》中提到这位活着当上国母的人时,竟然只是一笔带过,介绍语句之少比那早已死掉的甘夫人更有不如。乃至于压根没提到过她究竟有没有生过孩子,刘永、刘理与其究竟有没有关系。
我们只见《三国志&;#8226;二妃子传》中在记录到“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壹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一句时,突然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