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5页)

话锋一转,直接就写“延熙八年,后薨”——“蜀汉皇帝刘禅继位8年以后,太后死了”。

死了?怎么死的?病死的?老死的?——还是被杀死的?

一个堂堂蜀汉皇太后就这么没了,而堂堂《三国志》中竟然就只留下这么一句“后薨”;至于他兄长吴懿则连交代都不曾交代,不免令人联想到吴懿兄妹结局之惨淡。

由于蜀汉历史极度匮乏,我们不得而知事情的本来面目。但从吴懿兄妹条件允许的遭遇上分析,他们极有可能遭受到类似东汉大将军何进兄妹那样的命运——甚至于还有所不如。

无论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但总之这场*的最后胜利者依旧是刘禅,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禅决不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的人物。

至少,他让某些蜀汉重量级人物——悄无声息的从三国历史中蒸发掉了。 。。

第7节 这年头,收藏IQ也会贬值的

从前几回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刘禅并非完全的昏聩无能之辈。他非但不是那种养尊处优,游手好闲就混成皇帝的二世祖,而且更可能曾亲自参与,乃至亲自策划过蜀汉夺嫡之争,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刘禅同志从出生到青年的那些日子,也正是刘备夺取荆州,夺取益州,登基为皇的日子;也正是蜀汉政权扩充最快,人际关系最混乱,势力关系最复杂的日子。

他眼看着自己的父亲,从小小的左将军,挂名“皇叔”,到蜀汉天子。又眼看着请求他父亲帮助的刘璋、张鲁势力,从求助者,到被所谓的“援军”消灭。他眼看着自己的父亲的嫡亲长子刘封(分析见前文,存疑),只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便被勒令自裁。

自幼丧母,父亲四处征战,从没感受过亲人温暖的刘禅。耳濡目染的是权谋,四周充斥的是阿谀,面对的是如刘备嫡长子(推论结果,存疑)、孙夫人、吴夫人(指刘永之母,存疑)、刘永、刘理等皇族的不断挑战。对于任何一个常人而言,在这种环境中无外四种结局:1、自强 2、自暴自弃 3、疯掉 4、死。

而年幼的刘禅,没有自暴自弃、没有疯、更没有死;显然他走的是自强之路。而王者的自强之路,却从来是踩着别人的尸骨开创的。

刘禅自幼失母,所以他要忍耐,要冷静对待周遭事物,而没有跑去母亲怀中撒娇的可能。

刘禅自幼与父亲聚少离多,所以他要忍耐,要靠自己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凭借父亲的言传身教。

刘禅面对父亲的妻妾们,同样需要忍耐,因为他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了,如果不与这些“后妈”打好关系,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让他生不如死,让他知道什么叫“小白菜,地里黄”。

刘禅面对他的兄弟时,更加需要忍耐,因为汉朝以儒治国,“孝悌”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的他如果轻易丢掉这一点,就如同丢掉了皇位。

忍耐、忍耐、再忍耐。

我相信刘禅的政治手腕,也是在这时开始形成的。一种可能不如他老爹成熟,但是足够保护他自己,让自己登基为皇的政治智慧,一种忍耐的艺术——韬晦之术。

这是一种护身有术、兴国无方的权谋之术,这是一种消极手段中的积极手段。

直到后来,刘禅终于盼到刘备死了……不,是先皇大行,刘禅勉为其难的登基为帝了。

于是乎,蜀汉再也没有史官了,刘永被放逐到边荒之地了,而吴懿兄妹(存疑),还有很多根本没被历史记载过的人,都莫名其妙的湮灭了。

刘禅执政了,遵循其父“汝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的交代,兢兢业业地做个守成之君,任凭诸葛亮“鞠躬尽瘁”。

虽然刘禅曾被诸葛亮评价为“甚大增修,过于所望”,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