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5页)
楞严经》:“本知身心不可相代。”所以,修持内心世界就要求自己真实的修行,真实地领悟和改善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给别人看或者走形式。
现在的修行(修养)形式化已经很严重了,我们应该警惕。《佛光大辞典》:“【斗诤坚固】佛陀入灭后二千五百年间,佛教之实践修行渐次形式化,乃至于隐没不彰。”大意是说,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二千五百年间,佛教的修行实践逐渐走向形式化,而不能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领悟与改善结合起来,使世人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佛学,甚至将那些形式化的东西误认为佛学,导致真正的佛学逐渐隐没而不彰显。
除了形式化而不修心的内容属于作秀外,修心作秀还表现其他什么方面呢?
《心地观经》:“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大意是说,如果掩盖自己的罪恶,那么罪恶就增长,只有真心忏悔,罪业才消除。所以,我们在修心的过程中,故意掩盖自己的不良性格、习气和恶的身口意行为,而不想改正,也不愿意去发现和剖析这些不足,就是在作秀。
《业报差别经》:“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所以,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习气与不足,忏悔自己的罪恶,使自己真正改掉不良性格习气,不再造恶业,真正进行忏悔,真正进行自我反思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罪业问题。
2007年7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9、身远离邪行恶友
39、身远离邪行恶友
请问老师:对于有阅历的人某些事情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没有阅历的人过后可能才知道。比如:同事说那人色,别理他!但我并没有觉得,认为人家只是对自己好一些,如果不理会伤到他。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往,感觉他是好色。那么这个过程有意义吗?还是听到警告直接婉言谢绝呢?
参考如下。对于恶人(恶友),佛家认为一般要远离,称为“身远离”。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身远离】对于外界而断绝恶友之交游也。同时佛家讲要结交善知识(善友)。《有部&;#8226;毗奈耶杂事》:“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大意是说,结交善友,远离恶友,就相当于自己的清净善行已经“具有”了一半。
可见我们应该远离恶友。那么我们如何识别恶友呢?就其行为而言,主要是仔细观察其行为是否是邪行。所谓邪行,即违背正道的身口意三业之行,包括杀、盗、邪淫等。在自己的观察或他人提醒、警告下,如果确认真的是恶人而不是多疑的原因,那么应该尽快远离恶人。
2007年7月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请问老师:对于有阅历的人某些事情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没有阅历的人过后可能才知道。比如:同事说那人色,别理他!但我并没有觉得,认为人家只是对自己好一些,如果不理会伤到他。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来往,感觉他是好色。那么这个过程有意义吗?还是听到警告直接婉言谢绝呢?
参考如下。对于恶人(恶友),佛家认为一般要远离,称为“身远离”。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身远离】对于外界而断绝恶友之交游也。同时佛家讲要结交善知识(善友)。《有部&;#8226;毗奈耶杂事》:“阿难陀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大意是说,结交善友,远离恶友,就相当于自己的清净善行已经“具有”了一半。
可见我们应该远离恶友。那么我们如何识别恶友呢?就其行为而言,主要是仔细观察其行为是否是邪行。所谓邪行,即违背正道的身口意三业之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