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 (第3/4页)

木柱承受着整栋木房的重量,除宗祠为悬山顶建筑外,其余的都是歇山顶建筑,总体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这些窗镂花的图案也非常精美,以梅花、龙、凤、仙鹤等一些吉祥的图案为主,表现了我们仡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在民居中留处的石板小街上,吴总等一行觉得心情怡然。

这条小街一直延伸至包溪峡谷,是尧上的主要街道,小街两边有仡佬族风味小吃和一些独特小商品。

那条小街走完,便是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风雨桥”。导游黄桔蓉介绍道:“这是一座风雨桥,这条小河叫包溪河,它位于尧上民族村的西头出口处,河的这面是尧上村,对面是佛顶山,风雨桥长二十米,宽三米。两侧是木栅栏栏杆,高约四米。可供行人走路、歇息和避雨之用,是一座具有多种功能的木结构桥。虽然尧上村与佛顶山仅隔了一条小河,易涨易落山溪水,每逢小河涨水和冬天的时候,给人们上山打柴狩猎采药带来极大的不便,于是尧上村的祖辈们早先便开始用树木在河水搭桥,但常常被洪水冲走,后来他们便以仡家民居的风格建造了这座风雨桥。这桥不仅成为稳固的出行之道,而且还装饰了山寨,成为一道风景。闲暇之余,它也成为不少仡佬青年男女对歌择拌的好去处。”

看完了尧上民俗村,便到中午时分了,一行人在街边小吃店随便吃了小吃,便驱车前往楼上古寨。

到了楼上古寨,刚刚下车,导游黄桂蓉便开始了讲解。

“楼上千年古寨,说它是个古寨,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这里一切都充满了古朴的神韵,古桥、古井、古风、古屋、古树,仿佛都在为我们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置身其中,您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遥远的过去,品味那段的沧桑岁月!

“吴总,各位朋友,可能会觉得‘楼上’这个名字有点普通,也觉奇怪,为什么叫‘楼上’呢?其实原来不叫‘楼上’,而叫‘寨纪’,是因为寨中的一小水沟处有一座楼房,下面修了一条长长的巷道做过道,便叫‘楼巷’,因‘上’与‘巷’谐音,久而久之村民便习惯地称之为‘楼上’了,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关于‘楼上’一词的来历。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楼上的基本情况,楼上位于石阡县城西南的廖贤河畔,距县城十五公里,现有四个村民组,一百五十户人家,五百多人,整个景区面积约四平方多公里,从石阡县城至景区有四十分钟车程。在这个古老的村寨里,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民族风俗,唱山歌、哭丧哭嫁、吹唢呐等多种独特的习俗。”

快到的时候,导游黄桂蓉指着那片古老的民居说道:

“吴总,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些古居了,楼上千年古寨正为我们褪去它神秘的面纱!”

首先游览的是一处戏楼。导游介绍道:

“我们现在游览的这个古建筑是楼上古寨的戏楼,它始建于清朝末年,两边为走廊,中间是舞台。走廊是专供演员化妆、更衣、存放道具的地方;舞台则是上演木偶戏、人大戏的专门场所。现在主要上演木偶戏,人大戏却很少了。木偶戏在前面我们已经作了一些介绍。下面关于人大戏我向吴总等各位朋友作一个简单介绍。

“人大戏整个戏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要求演员用猪胃装上猪血后绑在腰间,另外一个人用钗去钗这个血袋,然后血喷出来,在这一刹那,被刺的演员必须顺着刀被挑起来,整个戏算成功,这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艺。

“这个戏楼的格局和石阡万寿宫戏楼如出一辙,是外来文化的一个缩影,为什么跟中部文化有关呢?这里的整个村民皆姓周,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明朝弘治六年(1496年),始祖周伯泉带着家人辛苦劳累、沿着崎岖的山道长途跋涉,一路寻找安身之地,遥望繁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