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三 (第4/5页)
生信心,而必定要亲自见到才相信呢?按照你的看法,严格地说,应当要先见到什么药走什么经络,治什么病,才肯开方吃药。断然不会依照《本草纲目》、《濒湖脉诀》来开方服药。为什么?因为没有清楚明白地看见。
今充饥御寒治病之所以然未见,而即穿衣吃饭服药。佛与净土之所以然,己未亲见,纵佛祖诚言,皆不生信者,此何故也。一则以性命相关,虽不知不敢不如是行。一则以高明自诩,必彻见方肯修持其法。
你没弄清楚充饥御寒治病的所以然,就已经在穿衣吃饭服药了。然而佛与净土的所以然没能亲眼见到,虽然有佛祖的真实言语,也全不相信。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前者(吃饭穿衣服药的事)关系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不知道原因道理,也不敢不照做。而后者 (净土法门) 则因为你自夸高明,所以必须要彻底见到,才愿意修持。
古今来几多出格豪杰,由此知见,毕生不沾佛法实益。彼谓为愚夫愚妇者,初亦不知。而能依前人成规,颛 (zhu ān) 蒙念佛。因兹潜通佛智,暗合道妙。遂得带业往生,及断惑往生者。将见悉证佛果,况徒知之而已乎。而此种自命出格者,因疑生谤,将从劫至劫,长堕恶道。被彼愚夫愚妇念佛往生者之所怜悯,欲垂救援亦不可得。何也,以宿世之不信恶业所障也。
古往今来多少杰出的人,正由于你这样的知见,导致一辈子不能沾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而他们所说的那些愚夫愚妇,最初也不知道净土法门的所以然,却能够依照前人的规矩方法,老实念佛,由此而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因此能够带业往生,或是断惑往生。 (你) 将会见到他们后来全都成佛,哪里只是知道修行的所以然而已呢。而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因为怀疑而生起诽谤,将要从劫至劫,长久地堕入恶道。尽管被那些愚夫愚妇念佛往生的人所怜悯,然而想要援救也不能成功。为什么呢?是过去世不相信净土法门的恶业在障碍啊。
阁下之智,如干将莫邪,切玉如泥。以不善用其智,如以干将莫邪切泥,则泥无所成,徒损锋芒。可不哀哉。佛法乃心法,非世间一切法所能喻。其喻者,不过令人会其义。何得死执其事,而敌体论之。
阁下你的才智,如同干将、莫邪这样的宝剑,切玉石如同切泥土一般。然而因为不善于使用这种才智,就如同用干将、莫邪去切割泥土,不仅一点益处也没有,反而白白损害了宝剑的锋芒。不是太悲哀了吗。佛法是心法,不是世间一切法所能够比喻的。之所以会采用比喻,也不过是让人领会其中的旨义。怎么可以死死地执着于事相,而把本体和(所比喻为的)事相完全同等来看呢?
举扇喻月,动树训风。必于扇上求光明,于树上求披拂。是尚得名为智乎。梦境是假的,因果是真的。亦不妨以梦境喻因果,悉令敌体相符。何也,妄心是因,梦境是果。若无妄心,决无梦境。此决定不易之论也。
举起扇子来比喻月亮,摇动树枝来喻示清风。然而却一定要在扇子上寻求光明,在树枝上求风吹拂。这还能称为智慧吗?梦境是假的,因果是真的。却也不妨用梦境来比喻因果,使二者平等无别地相符合。为什么呢?妄心是因,梦境是果。如果没有妄想心,决定不会有梦境。这是决定不能改变的论点。
善恶及修持之心之事是因,得善恶及修持之果报是果。阁下为信也,否也。妄心为梦因,则得梦境。念佛之心为佛因,则近之即得往生西方,远之毕竟圆成佛道。是滋君之疑也,抑起君之信也。
善业恶业,以及修持的心、修持的事是因,得到善恶以及修持的果报是果。对此你相信还是不相信呢?妄想心是做梦的因,就得到梦境 (的果) 。念佛之心是成佛的因,那么就近来说,可以往生西方,就远来说,可以究竟圆成佛道。这一点,是滋长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