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 (第3/5页)

做什么,什么活儿脏做什么,而且吃穿用度还得跟其他民工一起。

一晃又是三个月过去了,工部尚书也上了个奏疏,说“可以了”。朱棣觉得还是不够,又让那帮孩子去守城门,没有轮值的,就在应天城内巡视。

如此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年,方孝孺、解缙实在看不下去了,上了好几次奏折,可朱棣都不理不睬。这种事方孝孺也找不了茬儿,因为每次朱棣都会笑眯眯的跟他说,自己是在为帝国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真正能为国为民的官员。

瞧瞧,这顶大帽子多重啊,方孝孺难道还能说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真正能为国为民的官员”不对?而对于这件事,朱高炽是跟朱棣站在统一战线的。他也认为那帮只会吟诗作对,写些八股文章的学子应该经受一下这样的磨练,才能真正了解国计民生,真正体察民情,以后上任才能够真正为国尽忠,为民请命。

于是,在他们的坚持下,方孝孺也只能继续看着自己那帮可爱的学生遭受“折磨”。

很快到了年尾,朱棣终于将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实习”了一遍的学子们召了回来,在文华殿再次进行了一次考核。而这一次,这些学子们在谈到国计民生的问题时,跟以前大不一样,简直就是脱胎换骨。经过了强而有力的训练,也见到了社会最底层的民工,更了解了天下百姓的生活。说话的时候所引据的也不再是什么古籍经典,而是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他们能够清楚的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朝廷应该怎么做,而自己如果上任,该做些什么。

朱棣很满意,朱高炽也很满意,连方孝孺、解缙都很满意。他们到现在才明白,原来人才还可以这样培养。不由得对朱棣的方式赞不绝口。

而朱棣在自豪高兴的同时,也总算是能够放心的把这些自己亲自调*教的学子们放到官场中去。据史料记载,这二十八宿,有一大半成为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元老,个个清正廉洁,忠君爱民。

在大量招贤纳才选拔文官的同时,朱棣也不忘武将的提拔,以及兵士的训练。毕竟文能治国,武能安邦。那个时代,一个帝国的强大,最重要的绝对是体现在军事力量上。装备精良的武器,运筹帷幄的统帅,骁勇善战的将士,所向披靡的军队。振臂一挥,千军万马,足以横扫千钧,傲视天下,让万国臣服。

朱高炽知道,历史上那个远迈汉唐,气势恢弘的永乐盛世正一步步朝自己走来。

作者有话要说:“日月昭昭,唯吾大明。”写了这么久,我终于写出我这篇文标题的含义了……洒泪!话说亲们是不是嗅到了结局的味道?咩哈哈哈哈……好吧,如果亲们这么想,估计离离要让乃们失望了,因为还有很多事没有写,暂时还结不了。话说下章还得小虐一下……咳咳!另外,亲爱的们,有谁知道浏览器一直弹出“遇到问题需要关闭”啥啥啥的,是啥意思?而且我现在回复不了你们的评论了,好像出啥问题了……是电脑问题,浏览器问题,还是我的人品问题??

第九十六章、提前民主

留下了方孝孺,改了历史上的十族之祸,朱高炽起初心里还是有点儿发毛,毕竟穿越时空已经是逆天而行了,他还改历史,不知道老天爷会不会发火。

但后来想想这跟他也没啥太大关系,又不是他想穿越的,老天没经过他同意就稀里糊涂把他整这儿来了。你说来都来了,不干点惊天动地的事儿好像也说不过去是不是?说不定老天爷就是不忍心看着方孝孺十族惨遭横祸,所以才想方设法让他来拯救苍生的。更何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管怎么样,他救了这么多人,也算是积了不少德。

于是这么想着,某人终于心安理得了。

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翰林大学士的职位非他莫属。原本朱棣是想拜他为丞相的,可奈何丞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